加密貨幣怎麼賺錢?新手必看 14 種加密貨幣獲利方式與投資重點

加密貨幣市場從誕生以來,就以「高波動、高報酬」的特性,吸引了全球無數投資者的目光。它早已不只是「一買一賣」那麼簡單,隨著市場發展,陸續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賺錢方式:有人靠「穩穩領利息」累積報酬,也有人追求「高風險高報酬」的短線獲利。

正因如此,讓許多人對加密貨幣總是又愛又怕:期待暴漲帶來的財富自由,卻也擔心暴跌時血汗錢瞬間蒸發。想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市場裡找到自己的節奏,關鍵是先搞懂有哪些主要玩法。

這篇文章我會帶你認識 14 種加密貨幣賺錢方式,一次看懂不同策略的風險與報酬差異,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加密貨幣投資路線。

寫在前面

想了解加密貨幣怎麼賺錢,最好的方式不是死記理論,而是從實戰開始。進入加密市場沒想像中那麼難,只要一支手機、一個交易所 App,你就能開始參與這場全球資金遊戲。

如果你已經有交易所帳號,可以直接跳到下一章節。但如果你還沒有,建議你先下載加密貨幣交易所 APP ,並完成帳號註冊與身份驗證,有了交易所帳號與實際操作介面,你就能更直觀地理解各種加密貨幣的獲利方式。

以下是我長期使用並親自驗證過的幾個加密貨幣交易所,這些平台不僅名列前茅,安全性高、介面友善,還能幫助你分散投資風險,讓交易更安心、更靈活。

👉 透過以下連結註冊,即可享有 20% 手續費回饋優惠:

交易所 特色 開戶註冊優惠連結
MAX 1. 台灣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
2. 可以用台幣出入金
點此註冊
Binance 幣安 1.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
2. 低廉的手續費
點此註冊
OKX 1. 提供全面的交易選項
2. 提供保障資產的儲備金透明度
點此註冊
Bitget 1. 提供現貨及期貨交易
2. 超低手續費
點此註冊
Bybit 1. 無需通過 KYC 即可開始交易
2. 專注於衍生品交易
點此註冊
Pionex 1. 提供自動化交易機器人
2. 低手續費
點此註冊
MEXC 1. 提供現貨與期貨交易
2. 低手續費,支持多種法幣充值
點此註冊
HTX 1. 提供現貨與衍生品交易
2. 具有高流動性
點此註冊


在加密貨幣市場中,新手可以依照風險承受度與操作習慣,選擇不同的獲利方式。加密貨幣的賺錢方式可以分成 3 大類、共 14 種策略:

  • 主動交易與投資:靠技術和判斷賺價差
  • 被動收入:讓資產自動替你生利息
  • 新興特殊方法:探索 Web3 生態的新紅利

主動交易與投資:掌握市場波動賺取價差

這是最傳統、最常見的加密貨幣獲利方式,基本概念很簡單:利用幣的價格差,在低點買進、高點賣出,從中賺取價差。

要做好這類操作,需要對市場趨勢有敏銳判斷力,還要有一定的操作經驗。短期內波動可能很大,所以潛在報酬高,但同時也可能帶來重大虧損。

長期持幣(HODL)

長期持幣(HODL)就是買進自己看好的加密貨幣後,放著不動、至少持有 2~3 年甚至更久,不被市場短期漲跌影響。

從歷史來看,長期持幣的報酬往往比短線操作還高,這種做法特別適合新手或是那些相信區塊鏈技術、看好比特幣(BTC)以太幣(ETH)這類主流幣長期價值型的投資人,因為操作超簡單,不用天天盯盤。

不過長期持幣也不是完全沒風險

  • 你的資金會被綁住一段時間。
  • 如果市場暴跌,你得有足夠心理準備和耐心撐住、不要被嚇到賣掉。

另外幣的安全保管也很重要,建議用冷錢包(像 CoolWallet、Ledger)來存放,或是把幣分散放在不同交易平台,這樣就算其中一個平台出問題,也不會全部加密資產都受到影響。

現貨交易(Spot Trading)

現貨交易就是在交易所直接買賣加密貨幣,透過「低買高賣」賺取價差。這種方式門檻低、操作簡單,不需要開槓桿,也不用研究太多複雜工具。再加上加密貨幣市場是 24 小時不打烊,隨時都有交易機會。

不過要透過現貨交易賺錢,光靠運氣是不夠的,你需要懂一些技術分析、籌碼分析這類的交易技巧,還要花時間看盤、熟悉市場節奏,才能抓到進出場時機。

提供幾個我常用的現貨交易心得讓你參考,可以幫你少走一些彎路:

  • 加密貨幣不像台股有漲跌停限制,有時一天內就能暴漲或暴跌超過 10%。如果情緒化操作(追高或殺低),很容易被市場洗出場。
  • 資金配置很關鍵。千萬不要把所有錢都壓在同一種幣上,建議分散投資、設定停損點
  • 新手可以從定期定額(DCA)開始,慢慢累積持幣,降低風險。

現貨交易的風險其實比你想的還高,尤其是那些小幣、迷因幣,價格像在洗三穩暖,常常一下衝天、一下崩盤。這類玩法比較適合已經熟悉市場、反應快的短線玩家。

如果你是剛進幣圈、平常也沒太多時間盯盤,建議先用「長期持有」「定期定額」的方式參與市場,挑像比特幣(BTC)、以太幣(ETH)這種主流大幣會更安心。這樣比較不會被短線波動嚇得睡不著。

槓桿交易(Margin Trading)

槓桿交易是一種利用「借錢放大投資部位」的交易方式,這裡的「借錢」是向交易所借入資金,由交易所提供機制來撮合與管理借貸,讓你能「以小博大」,用比實際本金更大的金額進行交易,在市場價格波動中獲得更高的報酬。

你可以預測加密貨幣的未來走勢,選擇做多(看漲)做空(看跌),不論行情漲或跌,都有機會賺錢。

– [例子]:

如果你使用 10 倍槓桿,投入 1,000 美元,就能操作價值 10 x 1,000 = 10,000 美元的部位。

● 只要幣價上漲 10%,報酬就放大成 10% x 10 = 100%。

● 但反過來說,若幣價下跌 10%,你的本金也可能瞬間歸零,被系統強制平倉(爆倉)。

這類交易方式潛在報酬高、節奏快,但同時風險非常大。只要一個判斷錯誤,就可能讓你全部資金歸零,甚至連續爆倉。除了技術分析與經驗外,更考驗的是情緒控制與風險管理能力

槓桿交易並不適合新手,比較建議給熟悉市場節奏、能承受高風險的玩家操作。如果你真的想嘗試,建議從低倍槓桿(2~3 倍)開始,並確實設定止損點,這樣才能避免在波動劇烈的市場中被快速「掃出場」。

永續合約(Perpetual Futures)

永續合約是一種加密貨幣的衍生性商品,跟傳統期貨最大的不同在於永續合約沒有到期日。只要你的保證金足夠,就能長期持倉,一直「做多」(看漲)或「做空」(看跌),隨時參與市場漲跌。

在操作上,永續合約通常搭配槓桿使用。例如:

  • 你可以用 5 倍槓桿開立多單(看漲);
  • 或在市場下跌時開立空單(看跌),達到雙向獲利的效果。

在實際合約交易中,市場情緒槓桿需求常常會讓合約價格與現貨價格出現一點「價差」。為了讓兩者價差不要偏離太多,交易所設計了一個叫作「資金費率(Funding Rate)」的制度。這筆費用不是給交易所的,而是由多空雙方定期互相支付,藉此平衡市場情緒、拉回價格差距的調節機制:

  • 如果市場偏多,多方要付錢給空方;
  • 如果市場偏空,則反過來由空方付給多方。

永續合約聽起來很好操作,但風險同樣驚人。槓桿會同時放大報酬與虧損,市場只要反向一點點,你就可能被強制平倉(爆倉)本金瞬間歸零。再加上資金費率的波動,會讓長期持倉的成本越來越高。

永續合約比較適合熟悉市場節奏、懂得風險控管的玩家。如果你是新手,建議先了解現貨交易和基本槓桿原理,再慢慢從低倍槓桿(例如 2~3 倍)開始,並設定好止損點,這樣才能在劇烈波動的市場中穩定應對。

期權(Options)

期權也是一種常見的金融衍生性商品,不僅存在於股票市場,也應用在加密貨幣市場。它能以較小的資金,取得在未來以特定價格買進或賣出資產的「權利」但「沒有義務」一定要做

以加密貨幣為例,常見的期權分為兩種:

  • 看漲期權(Call Option):你覺得幣會漲,就買這個。到時漲上去你就能低價買、高價賣。
  • 看跌期權(Put Option):你覺得幣會跌,就買這個。價格真的掉下來,你就能高價賣出、低價買回。

在操作上,買這個「權利」需要花一筆錢,叫做「權利金」,代表你最大可能損失的金額。也就是說,不管市場怎麼波動,你最多就輸掉這張票的價錢,不會像槓桿合約那樣爆倉、本金歸零:

  • 如果市場走向如你預期,期權價值會上升,你可以賣出獲利
  • 如果方向錯了,也不用慌張,只是損失了付出的權利金而已。

期權也能搭配不同策略靈活運用,例如:

  • 避險操作:當你持有現貨但擔心短期下跌,可以買入看跌期權降低風險。
  • 槓桿投機:以小額權利金放大潛在報酬,像是用 1% 的資金去博取價格大波動。

但有 2 件事要注意:

  1. 期權買方風險有限
    • 如果你是「期權的買方」,風險其實是有限的,最多只會損失你付出的權利金
    • 但如果你是「期權的賣方」,因為你有義務在特定價格買進或賣出資產,一旦市場劇烈波動,你可能面臨極高甚至「無上限」的虧損風險。
  2. 權利金受時間與波動影響:期權價格不只看方向,還受「到期時間」和「市場波動率」影響。
    • 時間影響:期權有到期日,越接近到期,期權的「時間價值」就會越快消失。
    • 波動率影響:市場越動盪,期權價值通常越高;如果波動率下降,即使你方向看對,期權也可能沒什麼利潤。

期權比較適合已熟悉市場、懂得基本槓桿與風險控管的投資者。如果你是新手,建議先從現貨與合約了解市場運作,再逐步學習期權的投資方式。當你懂得利用期權避險或靈活布局,它就不只是「投機工具」,更是強大的風險管理利器。

搬磚套利(Arbitrage)

搬磚套利是指利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價格差,在便宜的地方買、在貴的地方賣,從中賺取利潤。

這種方式的風險相對較低,收益也相對穩定,但機會通常稍縱即逝。要能穩定套利,你得反應夠快、操作夠熟,而且還需要一定的資金量,才能讓利差發揮效果。

被動收入:持有資產也能賺取收益

對於喜歡長期累積資產、偏好被動收入的人來說,這是一種相對穩健的投資策略。

基本做法是透過持有加密資產提供流動性,持續獲得代幣獎勵或利息收入,而不需要天天盯盤或頻繁交易。

收益比短線交易穩定,風險相對較低,但仍需注意智能合約漏洞、幣價波動與平台安全性。

質押/存幣收息(Staking / Earn)

質押或存幣收息,指的是把你的加密貨幣存到交易所或 DeFi(去中心化金融)平台,讓交易所或平台幫你「生利息」或發放獎勵。

新手提醒:DeFi = 不靠銀行的金融服務,用區塊鏈當自己的銀行。

之所以能拿到利息與獎勵,是因為這些平台會把你存入的幣,以更高的利率借給需要資金的人或機構,中間的利差就是他們的主要收益來源。

這種方式操作簡單、風險相對較低,有點像傳統金融裡的活存或定存,很適合長期投資者或想穩定領取被動收入的人。

不過這種方式的收益不會太高,而且存在平台倒閉或幣價下跌的風險,建議分散風險、不要把所有幣都放在同一個平台,才不會因單一事件影響整體加密資產的安全。

礦機挖礦(Mining)

礦機挖礦,就是買專門的「礦機」(像 ASIC 礦機或顯卡礦機),利用電腦的算力去驗證區塊鏈上的交易,成功驗證後,就能拿到新發行的加密貨幣作為獎勵。

如果能控制好電費、設備成本與維護支出,挖礦的確能帶來穩定的被動收入,所以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有技術背景、電價便宜或具備規模化設備的人。

不過礦機挖礦的前期投入非常高(礦機、電力、散熱都要錢),而且回本時間長。再加上幣價波動、挖礦難度上升、政策監管等因素,都可能讓收益大幅減少。如果沒有穩定的資源與技術支援,一般人不建議輕易嘗試。

 礦機挖礦是用「電」挖幣,你提供的是「算力」。

流動性挖礦(Liquidity Mining)

流動性挖礦是 DeFi 挖礦的一種,指的是將兩種或多種加密貨幣存進 DeFi 平台的「流動性池」裡,成為流動性提供者(Liquid Provider),平台會把你的資金拿去支援用戶交易,而你則能拿到交易手續費分潤平台代幣獎勵

這種方式有機會賺到高年化報酬,但風險也不小:可能遇到無常損失(Impermanent Loss)、智能合約漏洞或平台被駭、平台倒閉或幣價下跌等,都會讓你虧損。

流動性挖礦比較適合對 DeFi 機制有一定了解、願意承擔風險、追求高收益的人。如果你是新手,建議先小額體驗、熟悉操作與運作,再逐步投入,避免因不熟悉而蒙受損失。

 流動性挖礦是用「錢」挖幣,你提供的是「資金/流動性」。

DeFi 挖礦(DeFi Mining)

DeFi 挖礦是指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態裡,把你的幣拿去參與像「流動性提供、借貸、質押」等機制,來賺取利息、交易手續費分潤或平台獎勵。

廣義來說,它包含所有透過 DeFi 協議賺取收益的方式;狹義上,則多指流動性挖礦或某些協議針對用戶提供的獎勵活動。

這類操作報酬通常比傳統投資高,尤其在幣價上漲時,回報更是驚人。但 DeFi 挖礦同時也充滿風險:包括智能合約漏洞、流動性損失、平台跑路或被駭等問題。

每個協議的運作邏輯都不同,操作相對複雜,建議對 DeFi 有深入了解,或具備一定金融背景的人參與,否則很容易出現「挖不到礦,反被坑」的情況。

 DeFi 挖礦是用「錢」挖幣,你提供的是「資金/流動性」。

新興特殊方法:Web3 生態的創新紅利

隨著 Web3 與區塊鏈應用的快速發展,出現了許多新型態的獲利機會。這些方法結合了遊戲、社群、NFT 及去中心化應用(DApp)等創新模式,收益潛力高,但風險也相對更大。

如果你善於觀察趨勢、快速調整策略,這些新興模式也能帶來額外創新紅利。

領取空投(Airdrop)

「領取空投」是項目方為了推廣新代幣或新協議,會把一部分代幣免費發給特定用戶。只要你曾經持有某種幣、或在他們的平台上操作過(例如交易、質押、提供流動性等),就有機會被列入「空投名單」,拿到免費代幣。

對新手來說,空投是一種不用花錢就能拿幣的機會,有時甚至能拿到價值不錯的代幣。但空投很吃時間,你需要註冊、操作、等待,而且還不一定能成功領到;就算領到,代幣也可能沒價值,甚至歸零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務必小心釣魚網站和假空投!有些詐騙者會假冒官方項目,發送「空投連結」引誘你連線錢包,一旦授權錯誤,資產就可能被盜。所以領空投前,一定要確認官方來源,使用官方社群或官網連結操作才最安全。

如果不確定這個空投是否安全,最保險的做法是另外創一個新的錢包(裡面不要放任何資產),專門拿來領取空投。這樣就算遇到釣魚或惡意合約,也不會影響你主要資產。

空投像是一種「時間換機會」的玩法,適合願意花時間研究、嘗試新項目的人,但資產安全永遠要放在第一位

X to Earn

「X to Earn」模式,指的是你做某件事就能賺加密貨幣。這個「X」可以是任何活動,例如:

  • 玩遊戲(GameFi):邊玩邊賺遊戲代幣
  • 運動(Move to Earn):邊跑邊賺
  • 社交(Social to Earn):發文、互動也能賺

其中最有名的是 GameFi(Game + Finance),它把遊戲中的虛寶變成 NFT,遊戲代幣變成能自由交易的加密貨幣,讓玩家真的能「邊玩邊賺」。

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好玩又能賺錢,讓娛樂、生活變成收益來源,也吸引了很多遊戲玩家Web3 愛好者加入。

但也要注意這類項目要先投入資金(像是買 NFT 角色或裝備),而且獎勵會隨時間減少、項目方掌控權高、NFT 價值與幣價波動也大。如果項目品質不穩,可能玩著玩著就「賺不到錢、甚至賠錢」。

SocialFi

SocialFi(Social + Finance)是指在 Web3 社交平台上發文、按讚、留言、互動,就能賺加密貨幣,例如:

  • Mirror:偏內容創作的平台,類似部落格或長文社交媒體,用戶用錢包登入,貼文可以變代幣/NFT。
  • Audius:雖然主要是音樂串流,但也屬於 Web3 社交的一種,創作者+聽眾互動+代幣化回報。
  • Minds:較早的一款 Web3 社交網絡,強調用戶資料控制與內容創作獎勵,用戶互動也會有代幣回報。

這種模式讓「社交變現」變得更直接,不用投入資金,只要你夠活躍、內容夠有趣,就有機會拿到代幣獎勵。因此,特別適合:

  • 內容創作者、KOL
  • 社群經營者、社交高手
  • 想把自己的網路影響力變現的人

像這種新興模式,代幣價值波動很大,有時候賺到的幣價值並不高。再加上平台的機制與流量分配可能隨時調整,創作者的收益也不穩定,內容品質可能良莠不齊。建議先在平台摸摸水,了解所有權、代幣機制和潛在風險,再決定投入的時間與精力。

創建與銷售NFT

你可以把自己的數位藝術、插畫、音樂、收藏品等作品「鑄造成 NFT」,再放到交易市場上販售。

這種方式沒有傳統門檻,任何人都能參與,只要你的作品夠有特色或創意,就有機會被收藏家或粉絲高價買下,特別適合:

  • 藝術家、設計師、音樂人
  • 品牌方、內容創作者
  • 或是想用創意變現的你
– [例子]:周杰倫的 Phanta Bear(幻影熊)

2022 年 1 月 1 日上午 11 時,周杰倫旗下潮牌 PHANTACi 和 Ezek 共同推出首個 NFT 項目 Phanta Bear(幻影熊),一隻起價高達 0.26 顆以太幣(當時價值約 2.8 萬元新台幣),短短 40 分鐘,10000 個 Phanta Bear 售罄,總價值接近一千萬美元。

但如果你沒有流量或粉絲基礎,作品再好也可能沒人注意。想賣得好,除了作品本身,經營社群增加曝光度都很重要。

NFT 市場競爭激烈,不是每件作品都能賣出去;需要懂一點區塊鏈與平台操作,還要考量版權、法律與價格波動等風險。對投資者來說,NFT 價格波動大、趨勢難抓,新手需要時間熟悉市場規則。

 NFT 是創作者時代的新機會,但要有流量、有粉絲、有策略,才有機會真的賺到錢。

寫在最後

加密貨幣市場從來不是單純的投機遊戲,而是一個結合技術心理策略的「資金生態系」。不論你選擇主動交易、穩定領息,還是參與 Web3 的新興應用,每一種賺錢方式背後,都代表著不同的風險承受度與時間成本。

想在這個市場中長期獲利,關鍵從來不是「誰最早進場」,而是「誰最懂得方法」。與其追逐下一個爆紅幣,不如先建立自己的投資系統風險控管習慣。因為當你能用技術面對波動、用策略面對貪婪、用理性面對恐懼,市場漲跌都能成為你的機會。

市場漲跌決定不了你的命運
你的心態才決定最終的報酬

最重要的是,要記得:加密貨幣是一場長跑,不是短線賭局。學會理解機制、掌握風險,讓每一次操作都有意識、有邏輯,才是邁向「真正自由」的關鍵。

© 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以原文連結分享本文|禁止未經授權轉載、節錄或改作


🔵 追蹤我,第一手資訊不漏接 🔵

分享這篇文章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