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位在環太平洋的地震帶上, 地震發生頻繁,因此幫房子保地震險真的很重要!
雖然保險不能阻止地震發生,但至少能在發生時,可以幫你 cover 損失,不然辛苦一輩子買的房子,萬一被地震震垮,一生心血剎那間化為烏有,真的會欲哭無淚。
這時候,如果保了地震險,保險公司會依規定提供理賠,還會補助一筆臨時住宿費,讓你先找個地方住,之後再慢慢思考後續重建計畫。
地震險其實有分好幾種類型,每種的理賠條件、資格與保費都不相同。若投保時沒有搞清楚,誤以為有保障,卻因不符條件而無法獲得理賠,那損失可就大了! 所以一定要搞清楚自己保的是哪一種地震險喔!
地震保險制度的由來
民國 88 年的 921 大地震,是台灣歷史上最嚴重的地震之一。當時有超過 9 成的住宅沒有投保地震保險,導致災後很多人不但失去家園,還要繼續背負銀行房貸,陷入「房子沒了、貸款還在」的困境。
為了避免類似情況再度發生,政府自民國 91 年 4 月 1 日起,正式推出 「住宅地震基本保險」的制度,簡單來說就是:
- 火險一定要加保地震險
從那時候開始,屋主只要投保住宅火險,就必須同時加保住宅地震基本保險。確保房子因地震受損時,屋主至少能獲得基本的經濟補償。 - 長期火險不溯及既往
若是在 民國 91 年 4 月之前投保的長期火險,並不包含住宅地震基本保險,如果屋主希望獲得這項保障,必須另外加購。
誰可以投保住宅地震險?
- 不管是新房子還是老房子,只要屋主有保住宅火災險,那麼屋主本人或是經過屋主同意的長期承租人(例如租屋租很久的房客),都可以再加保住宅地震險。
- 不過要注意,住宅地震保險只保障 「住宅用途」的房子,如果是商業用途(如店面、辦公室、工廠等)的房子,要投保「商業火災險」或「商業地震險」才能獲得保障。
住宅地震險投保規定
住宅地震基本險是附加在住宅火險之下,因此向銀行申請房貸時,銀行一定會要求你同時投保「住宅火險 + 地震基本險」,否則銀行不會撥款的喔!
另外要注意:
- 每個門牌地址只能投保一份住宅地震基本險保單,不能重複或投保超過額度,否則多投保的部分並不會增加理賠金額,反而浪費了保費。
- 保單只有一年效期,到期前要記得續保,保障才不會中斷。如果在保障空窗期發生地震,將無法獲得任何理賠,過去繳的保費也付諸流水。
⚠ 重點提醒:住宅地震基本顯無法單獨購買,必須依附在住宅火險之上。
市面上主要地震相關保險
因為房子本質上屬於有形的「財產」,所以現在市面上與地震有關的四種保險,都由產險公司推出的,而不是壽險公司:
- 住宅地震基本險(政府政策性保險)
- 超額地震險
- 輕損地震險
- 擴大地震險
其中「超額地震險」、「輕損地震險」、「擴大地震險」屬於商業保險,如果你想要加保這三種商業險種,一定要先投保住宅火險。
⚠ 不可不知:壽險主要保障的是人的生命和身體,而產險則是以各種財產的損失為保障標的,因此針對房屋因地震造成的損失,自然是由產險公司來承保。
住宅地震基本保險 | 一年只要 1350 元,守護你的家
「住宅地震基本保險」屬於政策性保險,由政府支撐理賠,目的是在地震造成災損時,提供房屋所有權人基本的經濟保障,讓他們有資金可以重建家園。這不只是保險,更是每個家庭的重要安全網。
保費與保障
全台單一費率,年繳保費只要 1,350 元,換算每天約 3.7 元,就能獲得基本保障。
保障內容:
- 保額最高 150 萬元(不管豪宅或老屋,最高就是 150 萬)
- 臨時住宿費用最高 20 萬元
- 若保額低於 150 萬元,保費依比例計算
⚠ 特殊規定:連續 168 小時(7 天)內發生兩次以上地震,視為同一次地震事故理賠,避免重複申請爭議。
如果需要更高保障額度,可購買「超額地震險」或「擴大地震險」。
理賠重點:全損才理賠
- 僅承保建物本體,理賠條件為房屋全損(全倒或半倒),不包括房屋龜裂、裝潢損壞或屋內動產的損失。
- 經過專業的建築機構來鑑定,確認房子已經不堪居住,需要拆除重建才能申請。
- 房價主要在土地,地震損失僅限建物本體,土地不受影響。
房貸影響
- 若房屋全損且屋主有房貸,保額 150 萬的 60%,即 90 萬元,會先償還銀行,剩餘理賠才給屋主。
- 如果有加保超額地震險或擴大地震險,且建物重置成本超過 150 萬,超出部分不用列入 60% 計算,也就是說不需優先償還貸款。
建議投保策略
- 老屋:低保費換取 150 萬保障,CP 值高。
- 豪宅:建議依據房屋重置成本足額投保,並加購商業地震險,譬如:「超額地震險」或「擴大地震險」,提升保障完整性。
超額地震險 | 超過基本保額,補足更完整保障
當基本地震險的理賠金額不足以彌補房屋損失時,「超額地震險」可以用來補足差額的保險。
承保範圍
承保標的仍為建築物本體,理賠條件同基本險,只針對全損(全倒或半倒)時才有理賠,且理賠不包含房屋龜裂損毀、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
保費與保障
保費計算依加保金額、地區、樓層等因素而定,通常每增加一定保額即會相對增加保費。各家產險公司商品名稱可能不同,但本質相同,可參考各公司官網試算。
保障內容:
- 針對基本險150萬元以外,房屋重置成本的剩餘部分加保額度。
– [例子]:
房屋重置成本為 1,000 萬元,基本險給付 150 萬元後,可透過超額險補足剩餘的 850 萬元,使基本險+超額險合計保障達 1,000 萬元。
建議投保策略
主要適合屋價高昂的住宅,增強全損時的賠償金額。
輕損地震險 | 室內裝潢、家具輕損都理賠
「輕損地震險」是針對地震造成的房屋輕微損失(如牆壁龜裂、傢俱受損、裝潢損壞)提供理賠的保險。
承保範圍
- 承保建築物輕微損壞,以及室內裝潢、家具、電器等動產損失。
- 與基本險不同,輕損險可以在房屋沒有出現全損(即全倒或半倒)的情況下理賠,理賠範圍有:
- 不動產損失:房屋部分損毀、牆壁龜裂、磁磚破裂、玻璃震碎、裝潢損壞
- 動產損失:電器傾倒摔壞、傢俱受損.
理賠方式
- 動產損失採實支實付方式理賠,按實際修繕或重購費用給付。
- 在一定保額內申請理賠,如果保額越高,那麼保費也越高。
保額與保費
通常保額不超過 30 萬元,年繳保費依保險公司而定,一般從數百元到一千元不等。
適用族群
建議租屋族或未持有房產者投保,以保障租住房屋的裝潢、家具與家電安全。
常見產品
目前市面上多數「居家綜合險」都含輕損地震險附加條款,可依實際支出獲得理賠。
擴大地震險 | 全面保障建物與動產,理賠範圍最廣
「擴大地震險」比基本地震險保障範圍更廣的地震險,例如包含地震引起的火災、爆炸、山崩、地層下陷等損失。
承保範圍
整合前述險種優點的附加保險,涵蓋範圍最廣。
結合輕損地震險與超額地震險的優點,
承保項目包括建築物本體、室內裝潢及動產,理賠情形同時包含房屋全損與輕損。
換言之,不論建物是否全倒,只要地震造成室內財物或結構損壞,均可獲得賠償。
保費與保障
由於保障全面,保費相對較高,保費計算方式與地區、樓層、建築工法、建物耐震程度等因素相關。
保額可自行調整(以重置成本為基礎),但通常不超過房屋重置成本。
保額計算依建物重置成本(建築物造價+裝潢造價),不考慮土地價值,會根據區域、樓高、結構、工法及裝潢單價等條件決定。
總結
● 住宅地震基本保險+超額地震險
⇒ 僅理賠建物本體的損失, 當房屋只有動產損失、牆壁龜裂、建築物部分毀損時便無法獲得理賠.
● 輕損地震險
⇒ 理賠動產損失、牆壁龜裂、建築物部分毀損.
● 擴大地震險
⇒ 可以理賠建物本體 + 動產損失、牆壁龜裂.
斜槓房產筆記 | 基本地震險 | 超額地震險 | 擴大地震險 | 輕損地震險 |
---|---|---|---|---|
性質 |
政策性保險 |
商業保險 非強制 |
商業保險 非強制 |
商業保險 非強制 |
承保標的 | 僅建物本體 | 僅建物本體 | 動產、裝潢 | 建物本體、動產、裝潢 |
保費 | 1350 元 (全國統一費率) | 視各家保險公司報價 | 數千元不等 | 視各家保險公司報價 |
保額 | 150 萬 + 20 萬 | 自訂 | 10~30萬 | 自訂 |
給付項目 | 房屋全損 臨時住宿費 |
加保房屋損毀 超過基本地震險 150 萬的部分 |
動產損失、不動產損毀 實支實付理賠 |
動產損失、不動產損毀 清除費用 臨時住宿費 實支實付理賠 |
全損 (全倒或半倒) |
理賠 | 不賠 | 理賠 | |
不動產損毀 (即: 龜裂) |
不賠 | 理賠 | ||
動產損失 (即: 家電家具) |
© 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以原文連結分享本文|禁止未經授權轉載、節錄或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