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地球暖化改變四季, 即使是冬季, 也會遇到像夏天一樣悶熱的情況, 這時冷氣機就是家中絕對不可或缺的電器產品之一, 但市面上冷氣品牌百百款, 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冷氣機呢?
本篇分析大家挑選冷氣最在意的 7 大條件: 冷氣品牌、窗型或是分離式、定頻或是變頻、冷氣噸數、能源效率等級、環保冷媒種類、安裝方式等, 幫你找到一台涼爽宜人、環保省電的高 CP 值冷氣機.
選擇品牌 (附加功能)/預算
購買冷氣必須優先考慮品牌, 因為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獨門技術, 也關係到後續的安裝、保固與維修, 不過一分錢一分貨, 大品牌的冷氣雖然故障率較低、售後服務好、維修據點多, 但價格也相對偏高.
目前冷氣進口機種以日立 (HITACHI)、國際牌 (Panasonic)、大金 (DAIKIN) 等日系品牌知名度最高, 以下針對這三大品牌作簡介.
日立 (HITACHI): 注重冷氣清潔
深耕台灣超過半世紀, 老一輩的人都建議買冷氣就要選日立, 標榜日本製壓縮機, 高品質省電、耐用值得信賴.
國際牌 (Panasonic): 注重價格考量
最大特色是業界省電第一, 超越國家一級標準, CSPF 是三大品牌中最高的, 讓你用親民的價格擁有一線科技, 服務站據點是三大品牌當中最多的.
大金 (DAIKIN): 注重空氣淨化
大金是全球唯一研發並生產冷媒的製造商, 率先業界使用自己開發的 R32 環保冷煤, 在壓縮機運轉的低噪音表現較佳, 最大特色是價格不便宜.
選擇冷氣機類型: 窗型 VS 分離式
根據冷氣機安裝位置的不同分為【窗型】與【分離式】:
窗型: 價格便宜、安裝簡單
安裝在冷氣口或是窗戶上的冷氣, 且安裝冷氣的位置旁邊需有 220V 電源插座.
因為窗型冷氣將所有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及風扇等集中在同一機身, 因此最大特色是構造簡單、故障率不高且施工較為方便, 不用擔心外部安裝空間問題, 適合比較不怕吵的地方, ex: 客廳、餐廳、小孩遊戲室.
分離式: 運轉安靜、配合裝潢
分離式冷氣有兩台機體, 分別為室內機與室外機, 現在的變頻機都是室外供電, 所以室內機位置附近不需要電源插座.
安裝時會在牆壁上打個洞, 讓兩機得以用冷媒管互相連接, 形成冷媒工作迴路讓室外壓縮機將冷空氣送入室內機以送出冷氣, 因此只要在室內對著遙控冷氣便能調控溫度, 所以最大特色是壓縮機安裝在室外, 所以相對安靜, 適合需要安靜的地方, ex: 臥室、書房.
分離式要達到最佳冷房效率, 配管的長度是很重要的考慮因素: 配管越近 (冷媒管較短)、冷房速度越快、較省電.
窗型 VS 分離式
冷氣機型 (斜槓房產筆記) | 窗型 | 分離式 |
---|---|---|
構造 | 一體成形 | 室內機與室外機 |
安裝難易 | 簡單 (但安裝位置受限於對外窗) |
困難 |
運轉噪音 | 較大 | 較小 |
保養 | 較簡單 | 較困難 (因為兩台機體) |
故障率 | 較低 | 較高 (因為兩台機體) |
價格 | 較低 | 較高 |
選擇壓縮機運轉方式: 定頻 VS 變頻
根據電流變化頻率控制冷氣壓縮機運轉速度的不同分為【定頻】與【變頻】:
少用選定頻
定頻 (固定運轉功率) 冷氣運作方式是, 啟動時, 壓縮機以 100% 的功率全速運轉, 為房間注入冷風, 當室溫下降到指定溫度後, 壓縮機便停止運作開始送風, 以節省電力, 直到房間溫度重新回升, 壓縮機才會再次啟動.
定頻冷氣想省電的方式, 除了溫度不要調太低, 再來就是控制開機的時間.
常用選變頻
變頻 (變動運轉功率) 冷氣運作方式是, 啟動時, 為了縮短冷房時間, 壓縮機以 120%~130% 的超額功率全速運轉, 當室溫下降到指定溫度後, 壓縮機不會完全停止, 而是會自動調整為較小功率, 以「較低轉速」持續運轉, 可使室溫成恆溫穩定狀態.
變頻冷氣想省電的方式, 不要短時間內 (約 1~2 小時) 開關變頻冷氣, 若只是短暫離開室內, 建議只需將溫度調高, 不必立刻關機; 因為當關機後, 如果室溫一回溫, 在開機時又得用更高的功率來啟動, 反而更耗電.

選擇冷氣機使用噸數
不管是逛賣場或是看電視廣告, 你一定聽過:「冷氣買大不買小, 買大冷得比較快, 還比較省電」, 但這只是行銷的手法, 雖然大台冷氣能讓室溫快速下降, 但耗電量相對也比較高, 並不會比較省電.
基本上挑選冷氣噸數時, 第一要件就是根據【室內坪數】與【室內環境】來評估該使用多大額定冷氣能力的冷氣:
室內坪數
一般室內封閉環境,1 坪大約需要 450 (Kcal) 冷房能力的冷氣才能達到最佳的冷度, 冷氣機的冷房能力取決於冷氣機每小時能移走的熱量 (Kcal/hr).
衡量冷氣冷房能力的單位是噸數 (冷凍頓, RT), 所以選擇冷氣機適當噸數可從以下公式得知:
坪數 = 室內空間的長 (m) x 寬 (m) x 0.3025
冷氣噸數 = (坪數 x 450 Kcal/hr) ÷ A
其中 A 表示不同「冷凍噸(RT)」的數據:
● 1 冷凍噸 (RT)【美制】= 3024 Kcal/hr
● 1 冷凍噸 (RT)【台制】= 2000 Kcal/hr
– [例子]:
在長與寬各為 6m 的房間, 需要購買冷氣噸數計算如下:
● 室內空間坪數 = 6m x 6m x 0.3025 = 10.89 坪 (1 坪大約是一個雙人床: 1.8m x 1.8m 的大小)
● 若是【美制】, 則需要冷氣噸數 = (10.89坪 x 450 Kcal/hr) ÷ 3024 Kcal/hr = 1.62 冷凍噸 (RT)
● 若是【台制】, 則需要冷氣噸數 = (10.89坪 x 450 Kcal/hr) ÷ 2000 Kcal/hr = 2.45 冷凍噸 (RT)
速算法:
冷氣噸數 : 坪數 = 1 : 6
– [例子]:
若室內空間坪數 = 10.89 坪, 則需要冷氣噸數 1.85 冷凍噸 (RT).
室內環境
除了室內坪數外, 如果冷氣機位於以下使用環境需要使用冷氣噸數較大的機型, 這時冷房能力要再多抓 20%~30% 左右, 即 1 坪大約需要 550 (Kcal) 冷房能力的冷氣:
● 房間西曬: 傍晚太陽下山, 陽光會照射進房子讓室內溫度升高
● 挑高設計: 室內挑高超過 3.2m、4.6m 或 5.6m 的樓中樓
● 頂樓/頂樓加蓋: 陽光直接曝曬, 室內溫度持續高溫
● 鐵皮屋: 鐵皮易吸熱, 熱氣無法散出
● 有熱源: 廚房、飯廳、電器產品使用
● 人數多: 同時待在該空間的人較多
● 開放 (大) 空間: 營業場所等
速算法:
冷氣噸數 : 坪數 = 1 : M (其中M=4為頂樓層, M=5為西曬房)

選擇能源效率等級: EER VS CSPF
為了協助大家辨識省電效率高的商品, 經濟部能源局推出「能源效率標示」, 目前共分為 5 個等級: 1 級代表愈省電、5 級代表愈耗電:
省電順序: 1 > 2 > 3 > 4 > 5
能源效率分 1~5 級是來自實驗溫度大約 35℃、冷氣每天使用 8 小時、使用期間 5 個月, 總共使用約 1200 小時為滿載條件, 並根據固定測試模式去計算得出的.
建議買冷氣或是換冷氣先從「1級」或「2級」列入考慮, 不過即使都是同級能源效率的冷氣, 能源效率還是有差別, 這時再比較【能源效率比值 (EER)】與【冷氣季節性能因數 (CSPF)】, 才能購買到真正最省電節能、排放的二氧化碳愈少的冷氣:
能源效率比值 (EER)
能源效率比值 EER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的計算方式為在某個標準溫溼度條件下, 一個固定的工作比值:
能源效率比 (EER) = 冷氣冷房能力 (W) ÷ 冷氣冷房能力之消耗功率 (W)
EER 值愈高, 代表冷氣的能源效率愈好, 年耗電量愈低, 該產品也愈省電節能:
EER 值每提高 0.1, 可以省下約 4% 的冷氣用電

冷氣季節性能因數 (CSPF)
不過 EER 僅在單一標準溫溼度條件下, 抓取了兩個固定的數值來計算冷氣能力, 無法充分反映不同季節氣候下, 變頻冷氣改變轉速條件下真正的耗能模式.
這是因為現實生活中, 空間溫度是會變化而非固定不變, 況且變頻冷氣會有啟動、升頻與降頻三個過程, 不像定頻冷氣只有啟動與停止兩個動作, 所以出現 CSPF 這個因子來修正實驗的 bug.
所謂 CSPF 冷氣季節性能因數 (Cooling Seasonal Performance Factor) 是由【不同室外溫度】加上【不同運轉條件】來測試計算: 以全年 (共2486小時) 不同季節室外氣溫度約 26℃~30℃ 的浮動狀態, 根據冷氣壓縮機啟動、停止、升降頻的性能數據, 加權計算出總冷氣負載與總消耗電量的比值:
冷氣季節性能因數 (CSPF) = 冷氣季節總冷氣負載 (CSTL) (KWh) ÷ 冷氣季節總耗電量 (CSEC) (KWh)
自 2017 年起, 經濟部能源局全面改用冷氣季節性能因數 (CSPF) 取代過去使用的 EER, CSPF值愈高, 表示冷氣機效率愈高, 年耗電量就會愈低, 也愈省電節能, 所以除了選擇 1 級能效, 也必須選擇 CSPF 值最高的機種.
CSPF值每提高 0.1, 可以省下 2%~3% 冷氣機用電


🔗 經濟部能源局網站
選擇冷媒種類: R32 VS R410A
冷氣機的運作原理是透過風扇將室內熱空氣吸入, 讓液態冷媒吸熱並膨脹成氣體, 接著再利用壓縮機, 將壓縮氣化的冷媒還原成液體, 並將熱氣排出室外, 所以冷媒 (又稱製冷劑) 是用來載送室外機與室內機之間熱量的物質.
過去舊冷氣使用 R22 (化學名稱為一氯二氟甲烷) 冷媒, 因含有氯元素, 不僅會對臭氧層造成破壞, 也會加劇溫室效應讓全球暖化, 所以目前市面上冷氣常見的冷媒 【R32】與【R410A】用來取代 R22, 由於這兩種冷媒屬於氫氟烴類 (HFC) 不含氯元素, 故不會破壞臭氧層.
R410A
一種用來取代冷媒 R22 的混合物, 由 R32 與 R125 以 1:1 的比例混合而成:
R410A (不可燃性) = R32 (可燃性) + R125 (阻燃性)
冷媒分為可燃與不可燃, R32 屬於可燃物質, R410A 因為加上阻燃劑屬於不可燃物質.
由於台灣政府規定可燃性冷媒空調應安裝於無連續性火源之房間內 (EX: 明火、燃氣器具或電熱器具), 所以 R410A 不管在安裝與維護上都顯得非常安全.
R32
化學名稱為二氟甲烷, 日本於 2018 年全面推動搭配 R32 冷媒的冷氣機, 也是無毒無味無色冷媒.

選擇安裝方式: 一對一 VS 一對多
要選擇「一對一」還是「一對多」, 必須考慮到【配管長度】與【室外機擺放位置】, 配管盡量短才可減少管線阻力與冷媒損失, 室外機不要上下相疊才有較好的散射效果:
一對一
一台主機對應一台冷氣.
一對多
一台主機對應多台冷氣.
總結
簡單來說, 選購冷氣先以三大品牌為目標: 在意冷氣清潔度就選日立, 有預算上考量就選國際牌, 需要淨化室內空氣就選大金; 再挑選一級效能、CSPF 值最高、使用 R32 環保冷媒的機種, 如果短時間使用選定頻冷氣, 會長時間使用選變頻冷氣.
最後根據室內坪數與環境選擇適合的冷氣噸數, 因為買的冷氣噸數太小, 不僅冷房效果不好, 同時壓縮機需要不停的運轉, 會使冷氣耗損造成使用壽命縮短; 買的冷氣噸數太大, 雖然冷房速度快, 但消耗功率也比較高.
買錯冷氣冷的是房間
月底繳費痛的是荷包
選擇環保節能省電的冷氣機, 不光是為了省下荷包, 也是珍惜電力資源並保護地球, 接下來「使用冷氣的習慣」更是決定電費高低的關鍵, 這裡介紹 12 招日常開冷氣消暑省電的小撇步, 讓冷氣不再是家中的吃電怪獸.
© 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以原文連結分享本文|禁止未經授權轉載、節錄或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