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後還要繳什麼? 每年都要繳的隱藏開銷一次看懂

「買車容易,養車難」這句話你一定聽過, 但其實買房更是如此 ——

「買房不容易,養房更是難!」

好不容易湊齊頭期款終於成為有殼族, 以為可以安心享受房價上漲帶來的成就感, 沒想到住進新家後才發現, 每年還有一堆看不見的花費等著你.

不只要繳各種稅金與費用, 房子還會逐年折舊, 若又買在高級社區, 持有成本更是驚人!

現在就一起來看看 —— 買房後每年還要準備哪些必要支出?你的荷包夠撐得住嗎?

房屋稅

「房屋稅」是向房屋所有人徵收, 不是以成交價或是市價作為課稅標準, 而是根據「房屋評定現值」和「所在地的房屋稅率」計算出來的每年繳納的稅款.

計算公式:

房屋稅 = 房屋評定現值 × 房屋稅率

房屋評定現值

計算公式:

房屋評定現值 = 標準單價 × 面積 ×(1 - 折舊率 × 折舊年數)× 路段率

每個縣市會由民意代表、建築師或營造專業人員組成一個「不動產評價委員會」, 來訂出每種房屋的「標準單價」, 這個單價會根據房子的構造、用途、樓層等條件來決定.

接著房屋標準單價會結合你的房屋使用面積折舊率與折舊年數, 還有所在區域的路段率, 一起算出你房子的「房屋評定現值」.

因此每個縣市的「房屋評定現值」會不一樣, 每 3 年會重新評估一次, 而且會隨著房子的折舊, 評定現值會逐年減少.

查詢 icon 查詢房屋評定現值

🔗 各縣市自住房屋評定現值一覽表

房屋稅率

簡單來說, 「房屋稅率」是根據你「房屋實際使用情形」來決定.

2024 年 7 月新法「房屋稅2.0」上路, 滿足「自住住家用」最低稅率 1% 的條件:

沒有租用

房屋無出租或營業使用.

直系居住

房屋供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 並完成戶籍登記.

– [註]:

直系親屬為: 父母、祖父母或成年子女.

全國一房

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全國僅持有 1 戶房屋, 且房屋評定現值需在地方政府規定的金額以下.

image source:財政部

房屋稅課稅規定

徵收期間

每年 5/1 ~ 5/31

課徵期間

上一年 7/1 ~ 當年 6/30

課徵方式: 誰是「納稅義務人」的依據

修法後, 房屋稅是按「年」課徵的地方稅, 納稅義務基準日為每年 2 月末日.

– [例子]:

政府會以每年 2 月的最後一天 (2/28 或 2/29) 當作判斷你是否應繳房屋稅的標準日.

● 如果你在 2/28 那天是房屋的登記所有人, 那麼你就是該年度的納稅義務人, 即使之後 (如3月) 賣掉房子, 仍須繳今年的房屋稅.

● 如果你在那天還沒過戶 (如 3/1日才買房), 那就不需要繳該年度的房屋稅.

變更房屋使用情形: 稅率異動的最後期限

修法後, 房屋稅開徵 40 日以前 (即 3/22, 適逢假日展延至次一工作日) 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 逾期申請就要等到明年才會生效. 

– [例子]:

假設你要申請「自用住宅稅率」:

● 你必須在 3/22 (或順延日) 以前提出申請.

● 若你在 3/22 才申報, 雖然還沒開徵, 但就來不及適用今年的稅率變更, 要等到明年才會生效.

 2月底決定誰繳稅, 3月底決定繳多少

地價稅

「地價稅」是向土地所有人徵收, 不是以成交價或是市價作為課稅標準, 而是根據「申報地價」和「所在地的地價稅率」計算出來的每年繳納的稅款.

計算公式:

地價稅 = 申報地價 × 地價稅率

申報地價

土地所有權人得參考公告地價, 增減 20% 以內申報地價:

● 若申報地價超過公告地價 120% 時, 以公告地價 120% 為其申報地價.

● 若申報地價未滿公告地價 80% 時, 得照價收買或以公告地價 80% 為其申報地價.

● 若未申報地價者, 以公告地價 80% 為其申報地價 (土地所有權人如欲以公告地價 80% 為申報地價者, 可免辦理申報地價).

查詢 icon 查詢公告地價及公告土地現值

🔗 內政部地政司網站

地價稅率

「地價稅率」以地方規定的公告地價為基礎, 並以用地類型來決定.

滿足「自用住宅用地」最低稅率 2‰ 的條件:

沒有租用

土地及地上房屋無出租或營業使用.

直系所有

地上房屋必須是土地所有權人或配偶、直系親屬所有, 並完成戶籍登記.

全國一處

土地所有權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為「生活共同體」, 只有一處可適用優惠稅率.

面積上限

都市土地面積以 300 平方公尺 (3 公畝, 約 90.75 坪) 為限、非都市土地面積以 700 平方公尺 (7 公畝, 約 211.75 坪) 為限.

地價稅課稅規定

徵收期間

每年 11/1 ~ 11/30

課徵期間

同年 1/1 ~ 12/31

課徵方式: 誰是「納稅義務人」的依據

地價稅是按「年」課徵的地方稅, 納稅義務基準日為每年 8/31. 判斷由誰繳納, 不是看簽約日或交屋日, 而是以「過戶完成登記日」為準.

● 若在 8/31 前完成過戶登記, 該年度的地價稅由「賣方」負責繳納.

● 若在 8/31 後完成過戶登記, 該年度的地價稅則改由「買方」繳納.

– [例子]:

假設簽約日: 2025/06/30, 交屋日: 2025/07/10.

● 若過戶登記完成日: 2025/08/25, 因為在 8/31 前才完成過戶, 則 2025 年地價稅由「賣方」繳納.

● 若過戶登記完成日: 2025/09/25, 因為在 8/31 後才完成過戶, 則 2025 年地價稅由「買方」繳納.

變更土地使用情形: 稅率異動的最後期限

地價稅開徵 40 日以前 (即 9/22, 適逢假日展延至次一工作日) 向土地坐落之地方稅稽徵機關申報, 逾期申請就要等到明年才會生效. 

 8/31 決定誰繳稅, 9/22 決定繳多少

社區管理費

如果購買的房子是有社區管理的物業 (如: 住宅電梯大樓等), 那麼住戶每月支付給物業管理公司或社區管理單位的社區管理費, 也是一筆固定費用.

社區管理費用途

「社區管理費用途」主要是維持社區內公共區域 (如: 大廳、走廊、花園等) 與公共設施 (如: 健身房、交誼廳、游泳池等) 的清潔與維護、聘請保全人員, 並負責其他必要的管理事務:

分類項目
公共設施維護費電梯保養、監視器維修、燈具汰換等.
保全人事費輪班保全、管理員薪資.
環境清潔費用打掃人員、垃圾清運、水塔清洗、除蟲除草等.
行政雜支郵件通知、設備維護保險、支付水電費.
保留盈餘當未來需要更換電梯纜線等大型設備時所需的費用

 管理費的使用方式: 70% 用在人事、 20% 用在設備維護、 10% 為盈餘.

社區管理費來源

社區管理費的高低與社區戶數多寡、各房型坪數大小、社區公設規劃有關, 而管理費收費方式沒有一定標準, 與房價、屋齡沒有對等關係, 而是根據大樓的管理品質而定.

社區管理費的收費方式由住戶大家一起開會決議, 常見有以下幾種:

坪數/面積計費

一般會以每坪幾元來收費, 這是最常見的方式, 房屋坪數愈大, 繳得愈多.

戶數計費

無論房屋坪數大小, 每戶都繳交相同的金額, 對坪數較大的住戶反而受惠, 對坪數較小的住戶可能會覺得吃虧.

使用情況計費

採取「依使用情況計費」的彈性制度, 即「有用多繳,沒用少繳」, 能提升住戶節約資源的意識.

– [例子]:

● 使用社區健身房、KTV、交誼廳等設施, 按次收費, 如每次使用健身房 NT$50.

● 頂樓烤肉區每次租借 NT$500, 包含場地與清潔費.


當一個社區井然有序、管理得當, 不僅住戶住的安心, 也能感受到居住品質的提升; 對外來看房的潛在買家來說, 更容易留下良好印象, 這會在無形中維護房子的價值, 甚至提升房價.

火險與地震險

921 震災後, 政府規定屋主從原本「住宅火險」擴大為「住宅火災險」及「住宅地震基本險」, 即: 住宅火險必須附加住宅地震基本保險.

住宅火災保險

保障房屋本體受到火災損害時的修繕或重建費用, 保費根據房屋地址、樓高、結構與坪數等等來決定「保額」多寡, 因地區風險而異, 每年投保一次, 火險基本保費每年約數千元之間.

住宅地震基本保險

只保障房屋本體, 不包含動產和裝潢, 每年投保一次, 保費全國統一為 1,350 元, 保額最高為 150 萬元; 若要提高保障, 可以加保超額地震險, 保費根據不同保險公司而有所不同.


剛買房時, 你可能覺得「住宅火災險」及「住宅地震基本險」是可有可無的開銷, 以為這只是銀行的規定, 但其實這些保險的存在, 不只是為了過件, 而是為了守護你未來數十年的財產安全.

總結

買房不是湊齊頭期款、成功核貸就能高枕無憂, 真正的挑戰在於買房之後, 每年都得面對的持續性開銷, 包括房屋稅、地價稅、管理費與保險等, 你的「養屋人生」才正要開始!

買房只是起點
養房才是長跑

其中房屋稅與地價稅更是許多人買房後才驚覺的「隱形成本」, 原來每年都要固定繳一筆「養房稅」, 如果房子是非自住, 稅金甚至可能高達自住的 2 倍以上!

社區管理費不只是每月帳單上的一筆支出, 更是維護整體社區運作與提升居住品質的關鍵投資, 別小看每月那幾千元的社區管理費, 它是為社區品質買單,更是為自己未來房價布局.

台灣地震頻繁, 加上社區火災事件也層出不窮, 光是一場天災或意外, 就會讓你辛苦存下的夢想房毀於一旦, 所以「火災與地震險」不僅是保費, 更是一種「守護自己未來生活」的意識, 因為你不只是擁有一棟房子, 更是在照顧你的人生與你的家庭.

所以這篇文章的重點就是 —— 買房不能只算「買得起」, 還要問自己「養得起嗎」?

© 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以原文連結分享本文|禁止未經授權轉載、節錄或改作


🔵 加入粉絲頁,一起獲得最新房產技巧!

📖 推薦閱讀

🏠 買房看屋指南 : 選屋重點一次搞懂


💳 房屋稅務知識:房地產各種稅不再搞混


🧾 房屋節稅技巧:合法省稅一次看懂


分享這篇文章給更多人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