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險怎麼保最安心? 一次搞懂4種房屋保險差異與保障範圍

台灣位在環太平洋的地震帶上, 地震發生頻繁,因此幫房子保地震險真的很重要!

雖然保險不能阻止地震發生,但至少能在發生時,可以幫你 cover 損失,不然辛苦一輩子買的房子,萬一被地震震垮,一生心血剎那間化為烏有,真的會欲哭無淚。

這時候,如果保了地震險,保險公司會依規定提供理賠,還會補助一筆臨時住宿費,讓你先找個地方住,之後再慢慢思考後續重建計畫。

地震險其實有分好幾種類型,每種的理賠條件、資格與保費都不相同。若投保時沒有搞清楚,誤以為有保障,卻因不符條件而無法獲得理賠,那損失可就大了! 所以一定要搞清楚自己保的是哪一種地震險喔!

房子有保險結果是場誤會?李先生地震理賠慘痛教訓

李先生是一位攝影愛好者,家中擺滿了各式昂貴的攝影器材與珍藏多年的作品。雖然住的不是豪宅,但室內裝潢精緻,家具與家電也都精挑細選,展現他的品味與用心。

然而才剛搬進新家不久,就碰上了大地震。雖然房屋主體沒有倒塌,但屋內卻一片狼藉:牆壁出現裂痕,心愛的相機與鏡頭摔得七零八落,電視機也不幸從櫃子上摔落,造成螢幕碎裂。

「我原本以為房子有保基本地震險就夠了,結果才發現,理賠範圍只限全倒或半倒,像這些牆壁裂痕、器材、電器損壞,根本一毛錢也拿不到。」李先生無奈地說。

如果當初加保不同的地震險,情況就完全不一樣:

  • 輕損地震險:牆壁裂痕、結構輕微受損,都能獲得補償。
  • 擴大地震險:家電、裝潢、攝影器材等高價動產也能納入保障。
  • 超額地震險:進一步拉高理賠上限,避免大筆花費落在自己身上。

如今,為了修復牆面與裝潢,以及替換攝影器材與家電,李先生只能無奈地自掏腰包。這才真正體會到:光有基本地震險,遠遠不夠


許多人買房後只投保「地震基本險」,以為就能高枕無憂,但真正發生災害時才發現保障有限。要避免重蹈覆轍,了解不同類型的地震險與其保障差異,才是守護房屋與財產的關鍵。

地震保險制度的由來

民國 88 年的 921 大地震,是台灣歷史上最嚴重的地震之一。當時有超過 9 成的住宅沒有投保地震保險,導致災後很多人不但失去家園,還要繼續背負房貸,陷入「房子沒了、貸款還在」的困境。

為了避免類似情況再度發生,政府自民國 91 年 4 月 1 日起,正式推出 「住宅地震基本保險」的制度,簡單來說就是:

  • 火險一定要加保地震險
    • 從那時候開始,屋主只要投保住宅火險,就必須同時加保「住宅地震基本險」,確保房子因地震受損時,屋主至少能獲得基本的經濟補償。
  • 長期火險不溯及既往
    • 若是在民國 91 年 4 月之前投保的長期火險,並不包含住宅地震基本保險,如果屋主希望獲得這項保障,必須另外加保。

住宅地震險|投保對象

  • 不管是新房還是老房,只要屋主有保住宅火災險,那麼屋主本人或是經過屋主同意的長期承租人(如:租屋租很久的房客),都可以再加保住宅地震基本
  • 不過要注意,住宅地震保險只保障 「住宅用途」的房子,如果房子是商業用途(如:店面、辦公室、工廠等),要投保「商業火災險」或「商業地震險」才能獲得保障。

住宅地震險|投保規定

住宅地震基本險是附加在住宅火險之下,無法單獨購買,因此向銀行申請房貸時,銀行一定會要求你同時投保「住宅火險 + 地震基本險」,否則銀行不會撥款的喔!

另外要注意:

  • 每個門牌地址只能投保「一份」保單
    • 不能重複或投保超過額度,否則多投保的部分並不會增加理賠金額,反而浪費了保費。
  • 保單只有「一年」效期
    • 保單到期前要記得續保,保障才不會中斷。如果在保障空窗期發生地震,將無法獲得任何理賠,過去繳的保費也付諸流水。

住宅地震險|理賠方式

  • 申請理賠
    • 地震發生後,要立即打電話通知保險公司。
    • 由保險公司派遣勘查人員到現場查看房子受損的情況。
    • 接著再依實際損失程度進行評估與理賠。
  • 理賠金額
    • 房子本體損失
      依據損害程度,可能是「全損理賠」或「部分損失按比例理賠」,最高不會超過投保金額。
    • 動產損失(如:家具、家電等):
      通常採「實支實付」方式理賠,需提出實際修繕或重新購買的單據,保險公司會在保單約定的限額內給付。
  • 保額與保費關係
    • 理賠金額的上限為「投保金額」,因此若設定較高的保額,保障範圍更大,但相對保費也會提高。
    • 一般以重建成本為上限,避免超額投保。

市面上主要地震相關保險

因為房子本質上屬於有形的「財產」所以現在市面上與地震有關的四種保險,都由產險公司推出的,而不是壽險公司:

  1. 住宅地震基本險(政府政策性保險)
  2. 超額地震險(提高基本險不足的保額)
  3. 輕損地震險(補足基本險理賠條件的不足)
  4. 擴大地震險(全面保障)

其中「超額地震險輕損地震險擴大地震險」屬於商業保險,如果你想要加保這三種商業險種,一定要先投保住宅火險

不可不知:壽險主要保障的是人的生命和身體,而產險則是以各種財產的損失為保障標的,因此針對房屋因地震造成的損失,自然是由產險公司來承保。

住宅地震基本險|一年只要 1350 元,守護你的家

「住宅地震基本險」屬於政策性保險,由政府支撐理賠,目的是在地震造成災損時,提供屋主基本的經濟保障,有資金可以重建家園。

基本險|保障範圍:全損才理賠

僅承保建物本體,理賠條件為房屋全損(全倒或半倒),但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損壞或屋內動產(如:家具、家電等)的損失。

基本險|保障內容

  • 保額最高 150 萬元
    • 不管豪宅或老屋,最高就是 150 萬。
    • 保額若低於 150 萬元,保費依比例計算。
  • 臨時住宿費用最高 20 萬元

特殊規定:連續 168 小時(7 天)內發生兩次以上地震,視為同一次地震事故理賠,避免重複申請爭議。

如需更高保障額度,可購買「超額地震險」「擴大地震險」

基本險|保費與費率

全台單一費率,年繳保費只要 1,350 元,換算每天約 3.7 元,就能獲得基本保障。

基本險|理賠順序

根據金管會與住宅地震基本保險條款:

  • 住宅基本地震險保額上限為 150 萬元,若有房貸,理賠金額需先扣除 60% 償還銀行貸款,剩下才歸屋主。
  • 超額地震險擴大地震險屬於「自選加保」,是以房屋「重置成本」為基準來投保,這部分的理賠 不受 60% 償還貸款的限制,也就是說不需優先償還貸款,會全額直接給屋主。

基本險|適合對象

如果你的房子是在民國 91 年以前興建的,真的很建議至少加保一份住宅基本地震險,只要花最少的保費,就能在地震後獲得最基本、最必要的保障。

超額地震險|超過基本保額,補足更完整保障

當住宅基本地震險的理賠金額不足以彌補房屋損失時,「超額地震險」可以用來補足差額的保險。

超額險|保障範圍:全損才理賠

承保標的仍為建物本體,理賠條件同住宅基本地震險,只針對全損(全倒或半倒)時才有理賠,不包含房屋龜裂、裝潢損壞或屋內動產(如:家具、家電等)的損失

超額險|保障內容

針對基本險150萬元以外,房屋重置成本的剩餘部分加保額度。

– [例子]:

房屋重置成本為 1,000 萬元,基本險給付 150 萬元後,可透過超額險補足剩餘的 850 萬元,使基本險+超額險合計保障達 1,000 萬元。

超額險|保費與費率

保費計算依房屋重置成本、地點、樓層與建築結構決定,一年通常需幾千到萬元不等,隨保額增加而提高。

超額險|投保策略

如果你的房子造價很高,而且房屋重置成本要花超過 150 萬,建議加保超額地震險。 這樣一來,萬一房子全倒了,超額地震險可以幫你提高理賠金額,讓你更有保障!

 房子愈貴,愈需要超額地震險!

超額險|適合對象

  • 豪宅族 :
    • 如果房子價格動輒三、五千萬,甚至上億(如:豪宅、透天別墅、精華區新成屋)震到要重建,基本險能賠的上限遠遠不夠用。
  • 裝潢
    • 家裡有做很多系統櫃、固定木作、中央空調等這種固定式設備,它們算在「建物」裡,這時候保額就要拉高,不然賠不到位。
  • 房貸族
    • 如果貸款成數很高,一旦房子全毀,基本險賠的錢可能還不夠還銀行,所以建議加保才安心。
  • 包租公
    • 如果出租的房子價值數千萬或是裝潢精緻高檔,可加保超額險提高理賠上限。

輕損地震險|房屋結構輕微損壞,也能安心修繕

「輕損地震險」是針對地震造成的房屋結構輕微損壞(如:牆壁龜裂、樑柱裂縫)提供理賠的保險。

輕損險|保障範圍

  • 標準型
    • 承保建物結構輕微受損,可以在房屋沒有出現全損(即全倒或半倒)的情況下理賠。
    • 不包含裝潢損壞與屋內動產(如:家具、家電等)的損失。
    • 如果希望進一步保障裝潢與屋內動產的損失,可加保擴大地震險加值型輕損地震險
  • 加值型/附加型
    • 部分產險公司會在商品設計上,額外加入裝潢或屋內動產的保障。
    • 但這屬於額外附加條款,需要加保,並且會有單獨保額上限(如:裝潢 50 萬、動產 20 萬)。

輕損險|常見輕損案例

輕損保的是房子結構輕微受損(如:樑、柱、承重牆、地基、樓板):

  • 樑柱與主要牆體(承重牆、結構牆)
    • 樑柱或承重牆出現明顯裂縫或傾斜,但房屋還能使用;如果是隔間牆或裝修牆就不是結構受損。
  • 樓板與地基
    • 出現裂縫、沉陷,影響結構但未倒塌。
  • 屋頂結構
    • 屋頂桁架、支撐梁受損,但屋頂仍存在。

若是非承重牆(隔間牆、裝修牆)、磁磚、油漆、壁紙剝落、玻璃窗破裂等,這些屬於「裝修」,不算結構。

輕損險|保障內容

通常保額不超過 30 萬元,年繳保費依保險公司而定,一般從數百至千元不等。

輕損險|保費與費率

輕損地震險主要保障的是結構「輕微受損」而非全損,會依風險評估來決定保費,通常一年只需幾千元,就能為損害提供保障。

輕損險|投保策略

如果房子舊或耐震不佳,地震後可能這裡裂一點、那裡掉一塊,雖然都不是大問題,但累積修繕費用也是一筆錢,加保輕損地震險,用較低的保費就能快速修復!

 居住品質要求高,愈需要輕損地震險!

輕損險|適合對象

  • 首購族(新屋)
    • 由於新屋多符合較高耐震標準,發生全損機率較低,而牆面龜裂、樑柱裂縫等輕損情形較常出現,可加保輕損地震險獲得補償。
  • 老屋族
    • 房子如果比較老舊,或是擔心它的耐震程度不夠,雖然可能不會因為地震就倒塌,但很可能會出現牆面龜裂、樑柱裂縫等等。

擴大地震險|保障裝潢與動產,理賠範圍最廣

「擴大地震險」針對輕損沒有保障的部分,如:家具、家電、裝潢(磁磚、壁紙)、玻璃等,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擴大險|保障範圍

承保範圍包含裝潢與屋內動產(如:家具、家電等),也就是說,只要地震造成裝修或室內財物受損,就可依擴大地震險獲得理賠。

另外,部分保單可附加「第三人責任險」,例如:房屋因地震倒塌砸傷鄰居,或導致他人財物毀損時,也能提供保障。

擴大險|保障內容

保額通常以房屋重置成本(建物造價+裝潢造價)為基礎,不包含土地價值。保額可自行調整,但通常不超過房屋重置成本。

擴大險|保費與費率

雖然擴大地震險不賠結構,但房屋結構穩固程度會影響裝潢、室內動產損失程度,因此,保費會依地區、樓層、建築工法、建物耐震程度、裝潢價值等因素計算,一年保費一般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隨保障範圍增加而調整。

擴大險|投保策略

如果家裡的裝潢很高級,或是有很多貴重的家電或家具,建議加保擴大地震險。 這樣一來,不只房屋輕微受損可以賠,連那些寶貝家電或家具受損也能獲得理賠,讓你更安心!

重點提醒:雖然擴大地震險可以賠屋內動產,但像是畫作、雕塑、古董等藝術品不在理賠範圍內,因為這些東西在市場上估價變動大,不具備明確標準,所以保險公司就不賠。

 家裡好東西愈多,愈需要擴大地震險!

擴大險|適合對象

  • 自住族
    • 如果財力允許,可加保擴大地震險以獲得最完整的保障。
  • 租屋族
    • 保障自己買的家電家具,甚至是租屋內自己花錢裝修的部分。
  • 家電控
    • 像冰箱、洗烘衣機、家庭劇院、伺服器等高價設備,都能列入保障。

地震險比較表: 基本 vs 超額 vs 輕損 vs 擴大

斜槓房產筆記 住宅基本地震險 超額地震險 輕損地震險 擴大地震險
性質

政策性保險
強制附加在火險之下

商業保險
非強制
商業保險
非強制
商業保險
非強制
承保標的 僅建物本體 僅建物本體 建物本體 裝潢/屋內動產 
租金損失/臨時住宿費
保費 1350 元(全國統一費率) 視加保金額與建物條件而定 數百至千元不等
(依保額與保單設計而不同)
保費最高
(地區、樓層、建築工法、建物耐震程度等因素計算)
保額 150 萬 + 20 萬 可補足住宅基本地震險不足部分 多在30萬元以內 依需要設定
(上限為建物重置成本)
給付項目 建物全損
臨時住宿費
同住宅基本地震險 建物輕損 裝潢與屋內動產損失
租金補貼/臨時住宿費
建物全損
(全倒或半倒)
理賠 不賠
結構損毀
(即: 龜裂)
不賠 理賠 不賠
動產損失
(即: 家電家具)
理賠(加值型/附加型) 理賠

寫在最後

在台灣買房,地震險幾乎是必備的保障,但光是「有保就好」其實不夠,還要弄清楚自己保的是哪一種,若因為資訊不足導致無法理賠,那將是二次傷害。

基本地震險是政府規劃的基礎保障,保費相對便宜,但賠償額度有限;因此若想要更高的保障,就需要加保超額地震險,來補足金額上的不足。

不過,若房屋只是結構受損但尚未全倒,基本地震險和超額地震險未必能理賠,這時候輕損地震險就能派上用場。

再進一步,如果你希望室內裝潢、家電、家具等動產也能獲得保障,那就必須加保擴大地震險,才能讓房屋與生活資產都在保障範圍內。

地震奪走的是家園
保險守住的是希望

因此,真正的重點是:不要只把地震險當作附加選項,而是要認真理解條款,挑選適合自己的險種,因為保險的價值不僅是金錢,更是讓人在面對生活無常時有一份依靠。

© 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以原文連結分享本文|禁止未經授權轉載、節錄或改作


🔵 加入粉絲頁,一起獲得最新房產技巧!

📖 推薦閱讀

🏠 買房看屋指南 : 選屋重點一次搞懂


💳 房屋稅務知識:房地產各種稅不再搞混


🧾 房屋節稅技巧:合法省稅一次看懂


分享這篇文章給更多人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