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繳了還能再借? 一次搞懂理財型房貸優缺點

對大多數有殼族來說,房貸就是最沉重的壓力。每個月一筆錢乖乖繳給銀行後,手上往往沒有多餘的現金可用。偏偏人生總有突發需求:想出國、想結婚、孩子學費、甚至投資機會來臨時,很多人只好再去申請信用貸款,或是向親友東湊西借,壓力更大。

其實,還有另一種選擇 ——「理財型房貸」。它的利率雖然比一般房貸稍高,但卻比信用貸款低很多,重點是還款本金能轉換成循環額度,需要用錢時隨借隨還,沒動用就不計息,就像把房貸「活化」成一筆備用資金。

聽起來很方便,但理財型房貸真的適合每個人嗎?它的優缺點又有哪些?想一次搞懂理財型房貸的關鍵重點,就繼續往下看吧!

買了房卻沒錢應急?阿宏差點賣房的心酸告白

記得之前在某社群上看到一個真實的分享。發文的主角是 40 歲的阿宏,在台北買房已經三年多了,每個月房貸就吃掉他三分之一的薪水。生活本來就十分緊繃,幾乎沒有多餘的存款,他也只能默默地一點一滴繳了好幾年。

沒想到天有不測風雲,原本身體硬朗的媽媽竟然被診斷出重病,需要一筆龐大的手術費,金額遠遠超過他原本為了應急而準備的緊急預備金,讓他頓時感到徬徨無助。

情急之下,阿宏只好申請信用貸款,但高利率的利息像沉重的枷鎖,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甚至一度動過「是不是乾脆把房子賣掉」的念頭。看著才買不久的新家,他心裡滿是無力與自責。


其實,阿宏當時並不知道,自己辛苦繳了三年的本金,可以透過「理財型房貸」活化成一筆備用額度,不用額外背高利率的債務,就能在關鍵時刻拿來應急。

這種差別,往往就是壓垮一個家庭與守住新家的關鍵。想知道阿宏如果早點用上理財型房貸,會怎麼度過難關?繼續閱讀,讓你一次搞懂全部重點。

理財型房貸是什麼?

一般房貸就像是一條「單行道」,每個月繳出去的本金和利息都固定,繳出去的錢就等於鎖在房子裡了,不能再拿回來用。

相對的,「理財型房貸」比較像「循環信用卡」。你雖然一樣在還房貸,但已經繳進去的本金,會轉成可以再借用的額度。當有資金需求時(像是投資、裝潢或臨時急用),可隨時向銀行把錢再借出來使用。

理財型房貸 = 理財+房貸

不過,這種彈性並不是免費的。理財型房貸的利率通常會比一般房貸高一些,等於是用「多付一點利息」換取「資金調度的自由」。

理財型房貸的優點

提領才計息,隨時可用

一般房貸就像「上了計程車,不管你有沒有要馬上出發,錶一跳就開始算錢」,從銀行放款給你的那一天開始,就要乖乖付利息,錢等於綁死在房子上。

理財型房貸則更有彈性,銀行會先核給你一個額度,但只要你沒有動用,就完全不會產生利息。

只有當你真的把錢提領出來時,才會開始「按日、按金額」計算利息。這樣一來,你就能把房子的價值轉換成一筆「隨借隨還」的流動資金,避免白白繳不必要的利息。

 理財型房貸等於是把「不動產」變成「可隨時調度的活錢」。

– [例子]:

如果向銀行申請 1,000 萬的一般房貸,不管你實際有沒有馬上用到這筆錢,利息都會從整筆金額開始計算。

相對的,若是理財型房貸,銀行會先核給你 1,000 萬的額度,但只有在你「實際提領」時才開始計息。

假設理財型房貸為 2.5%,你只動用了其中的 200 萬,而且只用了 10 天,則利息就只會依照這 200 萬的金額與使用天數來計算:

= 動用額度 × 年利率 × (借款天數 / 365)

= 200 萬 × 2.5% (年利率) × (10 / 365) (天)

= 1,370 元(平均一天 137 元)

比信貸划算,省下利息

信用貸款因為沒有抵押品,銀行只能靠「借款人的信用」來決定要不要借錢給你,風險相對高,所以利率通常落在5%~15%

理財型房貸就不同了,因為有房子作為抵押,對銀行來說比較有保障,所以利率會壓低許多,一般落在 2%~3.5% 左右。跟其他融資方式相比(像是保單借款、股票融資、現金卡、信用卡預借現金),理財型房貸的利率通常都更便宜,也更適合有資金調度或投資需求的人。

不過要注意,低利率不是人人都有。銀行還會看你的房子在哪裡(地段價值)、你的信用紀錄、還有財務狀況,來決定最後給你的利率條件。

隨借隨還、彈性高

理財型房貸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綁約壓力。想還就還,想借就借,提前還款也不用付違約金。相比其他貸款產品來說,彈性與便利性都高出許多。

短期契約,可自動續約

理財型房貸通常是「一年一約」的短期契約。只要信用狀況正常,到期後幾乎都能自動續約,不需要重新跑一遍繁雜的申請流程。
換句話說,每月繳出去的本金,就像是一筆「備用金」放在身邊,等到旅遊、繳學費、房屋修繕甚至投資需要用錢時,都可以隨時再借出來。

提領方便,程序簡單

傳統信用貸款審核嚴格,必須提供財力證明,還要經過層層審查,最快也得隔天才會放款。
理財型房貸則不同,它的額度會直接跟你的「活期帳戶」綁在一起。只要拿著存摺去銀行、用金融卡到 ATM,或透過網路銀行轉帳,就能立刻把錢提領出來,方便又省時。

整合多筆債務,減輕壓力

如果同時背有卡債、車貸、信貸等多筆負債,利率通常偏高。這時只要名下有房產,就能利用理財型房貸整合所有貸款,以房貸較低的利率來取代,減少利息支出,還能降低每月的還款金額,讓生活不會那麼吃緊。

理財型房貸的缺點

利息天天算,風險要注意

理財型房貸有兩筆要繳:

  • 一般房貸的「房貸本金/本息」
  • 理財型房貸的循環額度動用後的「利息」

不管投資賺錢還是虧錢,利息每天都會照算。如果財務規劃沒做好,無法如期繳款,最嚴重可能導致房子被法拍、信用出問題

理財型房貸利率 ≠ 購屋房貸利率

雖然理財型房貸的利率通常比「信用貸款」低,但卻會比「一般購屋房貸」高出大約 1%~2%

換句話說,如果你只是單純買房、卻不打算動用理財型房貸額度,結果利率還比一般房貸高,這樣反而不划算。

升息風險

目前利率偏低,看似是好機會,但若央行升息

  • 一般房貸的每月本息攤還金額會增加
  • 理財型房貸的循環額度的利息也會跟著變貴

到時候理財型房貸的優勢就會縮小,甚至變成財務壓力。

投資效益取決於「已繳本金」

理財型房貸能動用的額度,來自於你已經還掉的本金,銀行把它轉成一筆「循環信用額度」。

  • 本金繳得越多,可動用的額度越大。
  • 本金繳得少,額度自然有限,投資效益也就受限。

白話說,就是你繳越多房貸,才能把更多「房子裡的價值」拿出來用。

投資項目有限制

不少銀行會對理財型房貸的資金用途有規範,例如不能再拿去買房或投資不動產

所以申請前,一定要確認銀行的限制,避免「以為能投資房地產,結果卻不能用」,打亂理財規劃。

申辦費用別忽略

申辦理財型房貸除了利息,還可能有額外費用:

  • 申辦費
  • 帳戶管理費
  • 徵信費
  • 代償手續費
  • 動用手續費
  • 估價費 …

不同銀行收費標準不同,大約落在 2,000~20,000 元。申請前記得比較各家銀行的條件,避免「利率看似便宜,結果手續費超貴」。

寫在最後

一般房貸很單純,就是跟銀行借錢買房,從放款的那一天開始,利息就一路算下去,錢等於被鎖在房子裡,不能再動用。

理財型房貸就不一樣了,它最大的特色是「隨借隨還」,你已經繳的本金會變成一個循環額度,要用錢時可以像提款一樣拿出來,不用錢的時候完全不會計息。對於有臨時資金需求或想投資的人來說,這樣的彈性真的很方便。

但也別只看到好處。理財型房貸的利率通常比一般房貸貴個 1%~2%,如果你只是買房卻沒有動用額度,就等於白白多付利息。

懂得規劃它是彈性
規劃不周它是風險

如果你只是買房自住,不打算把房貸當作資金來源,那麼用一般房貸就好,利率比較省;如果你常需要資金周轉,或想把錢拿去投資,理財型房貸才會比較適合。

© 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以原文連結分享本文|禁止未經授權轉載、節錄或改作

分享這篇文章給更多人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