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覺得房價太高、首購門檻太高,買房簡直遙不可及?想像一下,如果有一種房貸,每個月的月付大幅降低、貸款額度又高,還能搭配寬限期,讓你輕鬆跨過購屋門檻,生活壓力不會那麼大 —— 這就是 40 年期房貸。
聽起來很誘人,但真的是救命良方嗎?拉長貸款期限確實能降低每月支出,但總利息可能翻倍,若遇到利率上升、生活變故或投資失利,還款壓力可能比想像中更大。很多人只看到「低月付」就衝動申辦,卻忽略了背後的風險。
這篇文章會帶你一次搞懂 40 年期房貸的優缺點、申貸條件、利息成本、寬限期影響以及提前還款策略,用實例告訴你「低月付背後的真相」,幫助你掌握正確觀念,才能讓房貸成為圓夢工具,而不是壓力來源。
縮短房貸年限更聰明?阿志卻成了有房的窮人
阿志,34 歲,是雙薪家庭的一員,在台中買房堅持選擇 20 年期房貸,心想「快點還清,別讓銀行多賺利息」,每個月房貸將近 5 萬元,卻沒想到高月付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
房貸支出已佔家庭收入近三分之二,生活本來就緊繃,幾乎沒有存款,也沒辦法投資股市。股市那段大行情悄悄過去,他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賺錢,深刻驗證了自己是「有房的窮人」。
每個月繳房貸就像一個無形枷鎖,壓得他喘不過氣,生活品質大幅下降。若遇到突發支出,只能再向銀行或親友借錢,壓力成倍增加,心裡充滿無力與焦慮。
如果當初阿志選擇了 40 年期房貸,月付壓力大約會降到一半,生活空間與財務彈性會大大增加,甚至有機會把剩餘資金投入理財,抓住股市或投資機會,不再只是「有房的窮人」。
不過,看似美好的方案背後,也不是沒有風險 —— 利率變動、貸款總利息增加、寬限期結束後的月付暴增,都是需要留意的地方。
快點進來看看,到底 40 年期房貸是解藥,還是毒藥!

40年期房貸的優點
提早卡位
現在房價居高不下,許多人若用 20 年房貸,房貸可能就佔掉一半收入,根本不敢買房。不過房子這種東西,真的早買早好,因為時間和機會都不等人,晚了可能就沒了。
40 年期房貸的好處,就是拉長還款年限、降低每月壓力,讓首購族比較容易「跨進門檻」,提早加入「有殼族」。
但要注意,它是一把 雙面刃:
- 優點:每月輕鬆,提早享受擁有房子的安全感與增值機會。
- 缺點:總利息幾乎比 20 年期翻倍,如果遇到房市空頭,房市不漲反跌,就可能真的要繳 40 年,變成「屋奴」。
💡 重點:衡量自身財力買房
貸款成數可提高 (自備款降低)
對首購族來說,這能降低頭期款壓力,也能保留更多現金做裝潢、買電器或投資,但記得「貸款成數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量力而為。
- 成數:20 年房貸多半貸 8 成;40 年房貸最高可到 8.5 成,對自備款不足的人很有吸引力。
- 利率:因為銀行借錢的時間拉得更長、風險更高,所以 40 年期利率通常會比 20 年高一點。
降低每月還款壓力
判斷能不能買得起房,最簡單的公式就是:
貸款負擔率 = 每月房貸 ÷ 家庭月收入
一般建議 控制在 30% 以下,也就是收入的 3 成拿來繳房貸比較合理;如果超過 50%,就代表壓力太大,生活品質會明顯被壓縮。
舉例來看:貸款 1,000 萬、利率 1.6%、本息平均攤還:
- 20 年期房貸 → 每月約 4.8 萬,家庭月收入至少要 15 萬,才能不被房貸壓垮。
- 40 年期房貸 → 每月約 2.8 萬,家庭月收入至少 8.4 萬就能負擔,對一般雙薪家庭相對輕鬆。

可彈性運用資金
美國聯準會(Fed)為了刺激經濟,啟動了量化寬鬆(QE)政策,結果讓全球從「高利率時代」進入「低利率甚至接近負利率」的環境。這其實造成了一種財富的重新分配:
- 把錢存在銀行的人最吃虧,因為利息幾乎沒有,甚至可能被通膨慢慢侵蝕。
- 能向銀行借錢的人反而更聰明,因為可以用低利率貸款,去創造更高的投資報酬或提前擁有資產。
房貸因為有房子做抵押,利率是所有貸款裡最低的。如果能把省下的房貸錢拿去投資套利,報酬率高於房貸利率,等於變相用 「銀行的錢」來賺錢,這就是一個聰明的財務操作。
舉例來看:貸款 1,000 萬、利率 1.6%、本息平均攤還:
- 20 年房貸 vs 40 年房貸 → 每月差 2 萬
- 如果把這 2 萬「每月固定」拿去投資 ETF,年報酬率 3%~5%,40 年下來可能累積 1,800 萬以上
- 即使利息多付了 355 萬的利息,仍然划算
但前提是 —— 你有良好的財務智商與投資紀律,不然錢存在身邊只會花掉,這招就行不通。
有寬限期可供選擇
寬限期就是只繳利息、不繳本金,常見有 2~3 年,如果還款正常、信用評比良好,甚至可以談到 5 年。不過寬限期並不是「省錢」,而是把壓力往後延:
- 寬限期內,每個月要繳的房貸低很多。
- 寬限期一旦結束,本金開始攤還,每月支出會暴增,總利息也更多。
懂財務規劃的人,可以利用寬限期把錢拿去投資或存自備款;但若沒有良好理財習慣,反而容易掉入「溫水煮青蛙」陷阱。
利息增加的部分不見得會實現
大多數人對 40 年期房貸的印象是:
- 如果 35 歲才貸款,65 歲退休,在沒有工作收入下,還要繳到 75 歲?
- 利息真的高到嚇人?
其實不用太悲觀,因為:
- 很多人會透過轉貸、換屋、繼承等方式提前還款。
- 隨著職位的晉升或是事業的發展,收入隨之增加,可以加速償還本金。
- 投資獲利累積到一筆錢,也能提早結清。
所以很少人真的會「繳滿 40 年」。40 年期房貸主要是降低早期壓力,提早擁有一個家的方式,等收入提升後再提前還款,因此增加的利息不見得全部都會實現。

40年期房貸的缺點
年齡與屋齡的限制
銀行之所以對超長期房貸(如 40 年)設限,是因為貸款年限拉長,風險也會增加:貸款人年紀大、收入減少,或房子屋齡太高、地段不好,可能造成銀行無法順利回收貸款。因此,要取得 40 年房貸,「貸款人」和「房子」都需要符合一定條件:
35 歲是申請 40 年期房貸的上限
如果超過 35 歲,銀行會 從 40 年開始遞減可貸年限,但仍需遵守「年齡 + 貸款年限 ≤ 75」的規則:
- 36 歲 → 最長貸款年限 39 年
- 40 歲 → 最長貸款年限 35 年
- 依此類推
💡 重點:對年輕首購族、喜歡買新房的人影響不大;但對年紀較大的貸款人,若想申請長期房貸,通常需搭配屋齡較新的房子才有機會。
利率普遍偏高
銀行在放款時,會根據借款人的職業、年收入、年紀、信用紀錄、與銀行往來情況 等,來決定提供的利率。
但因為 40 年期房貸的還款時間,比 20 年期房貸幾乎多了一倍,銀行把資金「鎖住」的時間更長、風險更高,因此通常會設定比一般房貸稍高的利率。
如果想減少每月還款壓力與總利息支出,建議可以:
- 多比較幾家銀行,了解不同方案的利率差異
- 挑選利率較低或條件較彈性的銀行來申辦

總利息支出驚人
大多數人不會選 40 年期房貸,主要原因是利息負擔太重。
因為房貸的總利息大致會隨還款期限拉長而增加,還款時間越長,繳的利息就越多,總支出也更高。
舉例來看:假設貸款額度 1,000 萬,年利率 1.6%,不使用寬限期,並以本息平均攤還計算:
- 40 年期房貸 → 總利息約 355 萬,超過貸款本金的 35%
- 20 年期房貸 → 總利息約 169 萬
兩者相差 186 萬元,換句話說,40 年期房貸的總利息幾乎是 20 年期房貸的 2.1 倍。
💡 重點:40 年期房貸利息支出非常驚人,大部分錢都流向銀行。不過,實際利息支出還會受到提前還款、利率變動等因素影響,並非完全固定。
升息風險
在當前「低利率」的環境下,40 年期房貸看似是一個降低月繳壓力的好選擇。但風險在於:如果未來央行升息,房貸利率走高,除了總利息暴增之外,每月還款金額也會大幅上升,等於是「被剝了第二層皮」。
舉例來看:40 年期房貸、貸款 1000 萬、本息平均攤還:
- 不用寬限期,利率 1.6% → 每月繳 28,220 元
- 如果利率升到 2.6% → 每月變 33,532 元
月繳多出 20%。
若使用 5 年寬限期:
- 前 5 年只繳利息,每月大約 13,333 元
- 5 年後(假設利率升到 2.6%)→ 每月本息要繳 36,288 元
等於從 1.3 萬 → 3.6 萬,壓力瞬間飆升近 3 倍。
💡 重點:40 年期房貸可以暫時減輕月繳壓力,但如果遇上升息,特別是搭配「寬限期」,還款壓力會在寬限結束後瞬間爆炸。因此可能要考慮提前還款或轉貸到短年限方案,才能避免被利率吃垮。

有綁約條件
因為銀行在核貸時,會投入開辦費、鑑價費、內部管理成本等,如果借款人很快就提前清償或轉貸到其他銀行,銀行不但賺不到利息,反而會倒貼這些成本。
因此大部分的 40 年期房貸方案都會有「綁約年限」,通常是 2~3 年,有些銀行甚至要求 5 年。如果在綁約期間內提前清償,通常要支付違約金,常見計算方式是以「貸款總金額的 0.5%~2%」為基準。
寫在最後
40 年期房貸是「高房價」與「低利率」下的產物,看似降低每月壓力、提前圓夢的「解藥」,但實際上卻可能隱藏高額利息與長期負擔的「毒藥」。
對於收入較低或希望保留現金靈活運用的人,拉長房貸年限確實能降低每月月付、增加核貸成數,甚至搭配寬限期暫緩本金壓力,讓生活更有彈性。
但問題是,貸款越長、利息越多,如果沒有提早還款計畫,最終總支出可能比 20 年期房貸翻倍;一旦遇到利率上升或生活變故,還款壓力可能瞬間爆表。
房貸不是越長越好
懂得規劃才是關鍵
因此,申辦前必須仔細評估自身財務狀況與未來收入成長能力,懂得規劃的人,40 年期房貸能是理財工具;盲目跟風,則可能變成壓垮自己的利息枷鎖。
© 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以原文連結分享本文|禁止未經授權轉載、節錄或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