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息能折抵房貸? 抵利型房貸優缺點與適合對象一次看懂

現在房價如脫韁野馬般節節攀升,每月必須攤還的大筆本金與利息,往往成為生活上最沉重的負擔。面對沉重的房貸壓力,多數人只能乖乖繳息,但你知道嗎?存款也能變成減輕房貸的工具

如果你不是月光族,而是在繳完房貸與日常開銷後,仍能持續累積存款,那麼 「抵利型房貸」 就是最適合你的選擇。它能將存款利息直接折抵房貸利息,看似小小的利差,長期下來可能替你省下數十萬元。

那麼,這種聽起來很划算的特殊房貸,真的只有優點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完整的分析。

存款只能放銀行賺利息?阿美一家多年後的恍然大悟

阿美和先生結婚三年,有一個兒子,終於決定買下人生第一間房子。在頭期款繳出去的那一刻,他們心裡只有兩個字 ——「壓力」。

每個月房貸要繳 5 萬元,光想到夫妻倆薪水一進來就馬上被扣掉一大半,他們晚上常常睡不著。雖然手上還有一筆 200 萬存款,但夫妻倆始終不敢動用 ——

  • 想拿去還房貸,怕之後遇到突發狀況沒現金周轉。
  • 放在銀行定存,利息又少得可憐,根本幫不上忙。

結果這幾年下來,夫妻倆每個月勒緊褲帶繳貸款,過得戰戰兢兢,連兒子想上才藝班都要猶豫好久。

直到某天,阿美在滑手機時,無意間看到一篇理財文章,才發現有人分享抵利型房貸 的經驗。

文章裡寫著:「存款利息可以直接抵房貸利息,等於幫自己省下一大筆利息支出。」

小美看完心頭一震,才恍然大悟:原來錢不是只能死放銀行或一次拿去還房貸,還有更聰明的用法。

抵利型房貸是什麼?

抵利型房貸,又叫「免息型房貸」或「存貸整合型房貸」,是一種把存款帳戶房貸帳戶綁在一起的貸款方式。借款人只要把錢放在指定的存款帳戶裡,銀行就會用這筆存款來抵消房貸利息,藉此減少房貸利息支出。

抵利型房貸 = 存款 + 房貸

簡單來說:

  • 房貸金額照常存在,但系統會先拿存款去抵計算利息。
  • 存款越多,被抵掉的利息越多,每月要付的利息就越少。
  • 長期下來,可以減少每月支出,甚至縮短還款年限。

 只要你存款帳戶裡錢多,繳的房貸利息就會少。

抵利型房貸的優點

存款利息可用來折抵房貸利息

在抵利型房貸裡,只要把錢存進和房貸連動的存款帳戶,銀行就會用「房貸餘額 – 存款金額」 來計算利息。存款越多,被抵掉的利息本金就越大,但最多只能抵到房貸餘額為零,不會超過。

– [例子]:

假設房貸餘額還有 300 萬元,連動存款帳戶放了 100 萬元,那銀行計算利息時,就會以 300 萬 – 100 萬 = 200 萬 作為計息金額。

等於你有 100 萬的貸款免利息,利息負擔自然減輕。

縮短還款時間 (減少房貸利息支出)

假設申辦某家銀行的抵利型房貸,貸款 400 萬元、年限 20 年期、利率 2.6%、本息均攤還款,在不同存款金額下的「抵利型房貸比較表」:

存款金額實際繳款期數(月)實際還款年數實際支付利息節省利息
0 元24020.0 年1,133,965 元0 元
50 萬22618.8 年826,426 元307,540 元
100 萬21517.9 年579,908 元554,057 元
150 萬20617.2 年385,833 元748,133 元
200 萬19916.6 年237,323 元896,642 元

如果在帳戶裡放 100 萬元,總繳款時間可縮短 2.1 年,還能省下 55 萬利息

比較不同存款金額的效果:

  • 基準情境:如果沒有使用抵利型房貸,總繳期數就是 240 期(20 年),還款年限固定,完全無法提前結清,也沒有省下任何利息的空間。
  • 開始使用抵利型房貸後:在銀行設定的「抵利上限」內,隨著你存入的金額愈多,本金計息金額就愈少,不僅可以縮短還款時間,還能省下愈多原本應該支付給銀行的利息。換句話說,就是把「多餘的資金」轉換成「降低房貸利率」的效果,而不是死板板地繳完 20 年。

 存款金額愈高,房貸利息愈少、還款時間也愈快結束。

存款帳戶利率與房貸利率相同

把錢放進與房貸帳戶連結的「抵利存款帳戶」,銀行會按照房貸利率來計算這筆存款的效益。在約定的抵利上限內,存款可以直接拿來「抵掉」同等金額的房貸利息。

換句話說,存多少錢就能少算多少房貸利息,而且這筆存款的「折抵利率」就是房貸利率。和目前一般活存利率大約只有 1% 左右相比,等於把一筆錢放進去,就能立刻得到「高利活存」的效果,對借款人來說是一大誘因。

– [例子]:

假設房貸利率是 2.6%,那麼連結帳戶裡的存款,在抵利上限內也能享有等同 2.6% 的「折抵效益」。

可雙週繳款節省利息開支

一般房貸是以「月」為一期,依當月房貸餘額計算利息;但抵利型房貸連結的存款帳戶屬於活存,存款金額可能每天都會變動,因此利息是以 每日(365天為基準) 計算。

如果採用雙週繳款,就把每月的房貸拆成兩次,每次支付一半本金。這樣做相當於每月提前還款兩週的本金,不僅能減少利息支出,也讓本金更快還清。


假設申辦某家銀行的抵利型房貸,貸款 400 萬元、年限 20 年期、利率 2.6%、本息均攤還款,存款帳戶存入 100 萬元,「月繳 vs 雙週繳」的對照表:

繳款方式總期數總利息 (元)提前還款效果說明
月繳240 個月138 萬每月一次,利息按月計算,存款抵利後省部分利息
雙週繳480 期(每月兩次)136 萬提前約 2 週本金每月提前還款兩週本金,利息更少,本金還得更快

比較不同繳款方式可以發現,雙週繳款比單月繳款能縮短還款時間減少總利息支出,存款的利息抵房貸效果更明顯。

資金可隨時彈性運用

抵利型房貸除了能用存款利息直接折抵房貸利息外,如果臨時需要用錢,也可以隨時從存款帳戶提領,就像多了一個備用金帳戶。這樣不僅保有資金彈性,也不用再去辦增貸或額外借款。

抵利型房貸的缺點

活存餘額折抵有上限

銀行不會做賠本的生意,抵利型房貸的存款帳戶並不是存多少就能抵多少利息,只有在貸款約定的可抵利餘額範圍內,存款越多,就能抵掉越多應繳房貸利息。超過這個上限的存款,多出來的金額既不能折抵房貸利息,也不會產生額外利息。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抵利型房貸,折抵比例有 30%、50%、70%、100% 等四種。折抵比例越高,房貸利率通常也越高,因為銀行在房屋鑑價與行政作業上有成本,折抵比例高會讓銀行賺得少,因此需要透過提高房貸利率來補回差額。


假設申辦某家銀行的抵利型房貸,貸款 400 萬元、年限 20 年期、利率 2.6%、本息均攤還款、存款帳戶存入 300 萬元抵利上限 70%本月有 31 天:

抵利型房貸的計算方式如下:

  1. 先算本月應繳房貸利息
    400 萬 × 2.6% × (31 ÷ 365) ≈ 8,833 元
  2. 再算本月存款帳戶可抵利利息(受抵利上限限制):
    400 萬 × 70% × 2.6% × (31 ÷ 365) ≈ 6,183 元
  3. 最後用房貸利息扣掉存款利息本月,得出實際支付利息
    8,833 – 6,183 ≈ 2,650 元

也就是說,雖然你存了 300 萬,但抵利上限只有 70% 的房貸本金,所以本月只能抵掉 6,183 元的利息,其餘利息仍需支付。

每月還款壓力不會減輕

抵利型房貸常被標榜「存款越多,房貸本金還得越快、利息省得越多」,但其實每月 本息均攤金額是固定的,也就是說每月還款壓力不會減輕。

真正的效果是:每月少繳的房貸利息,會直接用來多還本金,讓本金償還速度加快,從而提前還清房貸

雙週繳款壓力大

雙週繳款是將原本每月一次的房貸,改成每兩週繳一次。這樣累計下來,每年實際會多繳一個月的貸款。對於存款不多或月薪不高的人來說,短期內還款壓力會稍微增加。


假設申辦某家銀行的抵利型房貸,貸款 400 萬元、年限 20 年期、利率 2.6%、本息均攤還款,存款帳戶存入 100 萬元,「月繳 vs 雙週繳」的對照表:

繳款方式每次繳款金額一年總繳金額備註
月繳21,392 元256,704 元每年繳 12 次
雙週繳10,696 元278,096 元每年繳 26 次,多繳一個月本金

從數據可以看出,雙週繳款雖然每次繳款金額較少,但一年累計會多繳一個月貸款,利息負擔也會因此下降,本金還得更快。

抵利型房貸利率比一般房貸高

既然銀行提供「存款利息折抵房貸利息」的好處,自然不會賠本,因此抵利型房貸的利率通常比一般房貸高 0.15%~1%

不過,如果你的存款金額夠多,折抵掉的利息就更多,實際負擔的房貸利率有機會比一般房貸還低,達到省息的效果。

存款利息讓購屋借款利息扣除額變小 

根據《所得稅法 §17》:

  • 自用住宅的「購屋借款利息」每年有上限 30 萬元的列舉扣除額
  • 「儲蓄投資」每年有 27 萬元的免稅額

也就是說,儲蓄投資利息與房貸利息不能同時完全節稅。

抵利型房貸中,存款帳戶抵扣房貸的利息部分,雖然降低了實際支付的房貸利息,但這部分抵利金額會被視為「利息所得」,若超過免稅額,就必須併入當年度綜所稅申報,因此:

實際可列舉扣除的房貸利息 = 房貸利息 − 儲蓄投資利息

當日存款餘額利息計算需看清楚

抵利型房貸的利息計算是依照每日存款帳戶的餘額來折抵,但不同銀行的計算方式可能略有差異。

常見的做法是以每日「期末餘額」(也就是當天結帳時的餘額)作為計算基準,而不是看當日最高或最低餘額。

因此,在申辦前,務必要確認清楚銀行的計算規則,避免以為只要白天帳戶有錢就能折抵,實際上卻要等到「當日結算後還留著」才算數。

活存帳戶不付利息

抵利型房貸的存款帳戶,通常不會額外支付存款利息。因為這筆錢的作用,是直接用來抵銷房貸利息,相當於「利息折抵」已經是回饋機制。

換句話說,這個帳戶不像一般活存會給你利息,而是讓你用存款來減少應繳的房貸利息,省下的利息本身就是最大的收益。

升息風險

如果未來利率升息,即使存款帳戶裡的錢增加,因為抵利型房貸的利率本來就比一般房貸略高,在利率往上走的情況下,借款人整體要支付的利息可能還是比一般房貸高。這時候,抵利型房貸相較之下就沒那麼划算,吸引力會下降。

換句話說,抵利型房貸的優勢在「利息折抵」,但前提是存款餘額要夠多,才能抵過它較高的房貸利率。若存款不足,加上利率上升,反而可能不如選擇一般房貸划算。

寫在最後

抵利型房貸的最大特色,就是讓「存款利息直接折抵房貸利息」,等於用自己的錢幫自己省利息。只要把資金放在與房貸連結的帳戶內,就能有效減少利息支出,還能加速本金償還。

比起一般房貸,抵利型房貸最大的優勢是兼顧「降息效果」與「資金彈性」,因為存款隨時可提領,不必像提前還款那樣失去流動性。

然而,銀行不做賠本生意,抵利型房貸的利率通常比一般房貸略高。如果存款不足,或在升息環境下,實際節省的利息可能不如預期。再加上抵利帳戶有抵利上限,超過部分並不會再產生效益,因此並不是「存越多越好」。

用自己的存款
換更快的自由

整體來說,抵利型房貸適合手上有一筆可運用的閒錢但又需要保留資金彈性的人。如果你的存款穩定,且金額達到房貸本金的 3~5 成以上,抵利型房貸往往能創造比一般房貸更低的實質利率,幫你提早脫離房貸人生。

© 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以原文連結分享本文|禁止未經授權轉載、節錄或改作

分享這篇文章給更多人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