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夏天愈來愈炎熱, 冷氣機已經是家中不可或缺的家電, 不過冷氣開太久怕電費太貴, 所以總是把冷氣開開關關, 沒想到反而讓電費大增.
除了購買標榜節能省電的冷氣之外, 使用冷氣的習慣更是決定電費高低的關鍵, 這裡介紹 12 招日常開冷氣消暑省電的小撇步, 讓冷氣不再是家中的吃電怪獸.
淘汰老舊冷氣
一般冷氣使用壽命約為 10 年, 如果保養得當、使用方法良好, 都會延長冷氣的使用年限; 當遇到冷氣怎麼吹也吹不冷、壓縮機轟轟作響, 就是到了汰舊換新的時候.
雖然說節儉是美德, 若繼續使用這種狀況的冷氣, 即便調低溫度, 冷房效果也有限, 代價是要負擔高額的電費.
挑選冷氣並非一定要買大不買小、買變頻不買定頻, 而是要根據「需求」做選擇, 選擇環保節能省電的冷氣機, 不光是為了省下荷包, 也是珍惜電力資源並保護地球:
● 先以冷氣三大品牌 (日立、國際牌、大金) 為目標
● 再挑選一級效能、CSPF 值最高、使用 R32 環保冷媒的機種
● 如果短時間使用選定頻冷氣, 會長時間使用選變頻冷氣
● 最後根據室內坪數與環境選擇適合的冷氣噸數

減少冷氣開啟次數
夏天電費比較貴, 許多人為了省電, 暫時離開房間都會隨手關冷氣, 一會兒進來房間又開冷氣, 不過這樣的好習慣可是會造成耗電量增加.
這是因為冷氣最大耗電量發生在壓縮機停止到啟動的過程, 直到室溫達到冷氣設定溫度後, 壓縮機運轉功率下降以節省電力, 所以只要冷氣溫度設定不要過低, 即使冷氣整天開著運轉, 也會比短時間開開關關還更省電.
冷氣維持運作比啟動運轉更省電
若剛好需要短暫外出 1~2 小時內, 可以透過降低風量、調高冷氣溫度 1℃~2℃的方式取代冷氣重複開關次數, 讓冷氣壓縮機維持在低功率模式下運作, 避免消耗過多電力.

使用冷氣前先開窗通風
當門窗緊閉時, 室內會累積二氧化碳、甲醛、懸浮微粒與細菌等污染物, 使得室內溫度會比室外高, 這時開冷氣, 會增加冷氣運轉時的耗電量, 也會增加呼吸道感染風險.
開冷氣前應先打開窗戶通風, 透過空氣對流把室內污染物排放出去, 同時也讓室內外溫度快速達成一致, 此時開啟冷氣才會減少壓縮機運轉時的耗電量.
注意冷氣開啟後數分鐘內再關閉門窗, 因為也要讓冷氣機體內的汙染物釋放出來.

室內避免陽光直射
若房間位於東曬或是西曬, 陽光帶來的熱能會提高室內溫度, 如此讓冷氣消耗更多的功率才能將室內溫度降至指定溫度.
所以最好在冷氣開啟時拉起窗簾, 阻擋陽光直射進屋內讓室內溫度上升的機會, 並減少冷氣耗能; 如果窗簾布材質具有高遮光性與隔熱性, 那效果更佳.
將冷氣溫度設定為26℃~28℃
排除房間西曬與頂樓加蓋等容易充滿熱源的環境, 政府提倡冷氣溫度最好控制在 26℃~28℃, 這個溫度範圍是人體感受上最舒服的溫度, 同時也能達到省電的目的, 根據統計:
冷氣每調低 1℃, 耗電量就多 6%
冷氣溫度設定不要低於 26℃, 這是因為冷氣溫度設定與室溫的差距會影響冷氣運作時的耗電量, 室內外溫差愈小, 消耗的電量也就愈少.
如果家裡使用定頻冷氣, 由於壓縮機運轉速度固定, 即使將冷氣溫度調低, 也不會有快速冷房的效果, 只會產生不必要的電力浪費; 如果家裡使用變頻冷氣, 那調低溫度是多此一舉, 因為變頻冷氣啟動時就會以超頻輸出達到快速冷房的目的.
將風量選成自動模式
冷氣啟動後, 讓室溫達到冷氣設定溫度的過程最為耗電, 如果將冷氣風量設定為弱風或微風, 會拉長房間溫度下降的時間, 所花的電費反而更多.
將風量調整成「自動模式」才是省時又省電的運作方式, 因為在此模式下, 冷氣會依照房間狀況, 自動選擇最適當的風量與溫度, 等房間涼爽後, 會自動控制耗電量, 讓房間維持在一定的溫度.

將風向調整為朝上
根據物理學定理: 熱空氣因為空氣受熱體積變大、密度變小, 所以會上升; 冷空氣因為體積小、密度大, 所以會下沉.
開冷氣時, 想要房間冷得快, 風向必須往上吹, 讓冷空氣由上而下循環, 這樣房間溫度才降的快; 但似乎風向調整為水平或是往下, 身體才覺得涼爽, 這是因為人的位置比冷氣機低, 不過建議冷風不要直接對人吹比較好.
搭配使用電風扇
很多人吹冷氣想要有快速降溫的效果, 一般會把冷氣溫度調得愈低愈好, 甚至使用遙控器上「強力運轉(急速冷)」的功能啟動最大運轉風量, 但這會讓冷氣壓縮機維持在高負載, 消耗不必要的電力.
其實開冷氣搭配循環扇才是降溫效果最快與最省電的方式, 雖然循環扇沒有降溫的功能, 但比使用電風扇還能增加室內冷空氣對流循環與冷房效果, 並減輕冷氣壓縮機的負擔.
循環扇擺放位置要搭配冷氣風向, 將冷空氣吹送到較遠的位置, 另外循環扇風向擺動效果比固定來得好.

睡前使用舒眠模式
白天因為環境溫度高、人的活動量較多, 所以冷氣溫度設定 25℃~27℃ 是最舒適的; 但晚上環境溫度變低、人的活動量減少, 這時冷氣溫度設定如果與白天一樣就會感覺到冷, 尤其人進入睡眠狀態, 體溫與代謝會降低, 這個範圍的溫度設定容易使人著涼.
晚上睡覺前除了善用定時關閉功能節省電力, 也能將冷氣設定為「舒眠模式」, 「舒眠」功能為:
每小時讓室溫提高 0.5℃, 當溫度上升 2℃ 後, 室溫就不再提高
如果一開始冷氣溫度設定為 26℃, 4 小時候室溫來到 28℃, 這個溫度就算沒蓋被子也不會著涼, 還可以達到省電的效果.
如果覺得 28℃ 太悶熱, 可搭配電風扇讓空氣產生循環, 或是把一開始溫度設定再低 1℃~2℃, 這樣半夜就不怕被熱醒了.

別把冷氣機當成除濕機
網路上流傳: 當室內溼度愈高, 體感溫度也會愈高, 當冷氣切換成「除濕」模式, 可以降低室內溼度, 就能降低室內溫度, 如此冷氣溫度設定就不用調低, 達到省電目的!
如果你夏天吹冷氣的目的是想要涼爽省電而非除溼, 這句話就不是那麼正確, 因為:
● 「除濕」模式是利用溫度回升再用強冷把水份冷凝, 雖然可以讓室內濕度降低, 有助於體表汗水蒸發, 但室內溫度不會有什麼變化, 無法讓人感覺到涼爽.
● 若室內溼度達到指定濕度, 壓縮機就會停止運轉, 等室內溼度變高, 壓縮機才會再次運轉; 若濕度設定過低, 由於無法達到設定條件, 壓縮機就會一直不停運轉, 反而更耗電.
想要除溼, 建議使用除溼機會比使用冷氣「除濕」模式還省電, 且除濕機還能夠維持一定濕度; 儘管冷氣除濕效果比除溼機好, 但冷氣沒有濕度計, 無法維持濕度, 也較耗電.

定期清理濾網
由於冷氣濾網能過濾空氣中髒東西, 在冷氣運作吸進空氣的過程中, 濾網上會累積不少灰塵與毛屑, 如果沒有定期清理會滋生大量病菌, 影響家裡老人與小孩的健康.
濾網堵塞同時也會弱化冷氣的效果, 讓冷氣壓縮機需要輸出更大的功率才能達到原本冷房效能, 自然就會比較耗電與減少壓縮機使用時間.
因此建議每兩週用清水沖洗一次冷氣濾網, 再以陰乾方式取代曝曬, 避免濾網變質; 每年清洗冷氣室內機, 如果自行清理, 最好使用專用的冷氣清潔劑, 可以去除蒸發器中的病菌, 如果覺得麻煩就請專人拆機清潔, 如此不只能省電也能延長冷氣使用壽命.
室外機避免安裝在熱源環境
室外機是裝在室外, 所以本身具有防水設計與負責散熱功能:
防水設計
室外機使用 IPX4 防水設計, 外殼使用耐腐蝕高溫的塗料, 經得起風吹雨淋, 雨水反而在冷氣運作時, 還會起到幫忙散熱的效果.
散熱功能
室外機雖然防水, 但最怕安裝在陽光直射或高溫熱源的地方, 因為室外機周圍溫度過高, 影響散熱效果, 會降低冷氣熱交換的功能, 增加耗電量.
盡可能將室外機安裝在周圍無障礙物、通風良好、維修方便的地方, 最好有遮蔽物避免讓陽光直射, 以保持良好的散熱效果.
總結
每年一到夏天, 冷氣開下去雖然涼快, 但看到電費帳單真的會冒冷汗. 很多人都以為省電就是少開冷氣, 但其實只要用對方法, 不但不用忍熱, 還能讓冷房效率加倍.
像是設定冷氣溫度在 26~28 度、搭配電風扇循環空氣、拉窗簾隔熱、定期清洗濾網等等, 這些超實用又簡單的日常習慣就能有效降溫, 更藏著省電關鍵.
不是不開冷氣才省電
用對方法才會涼又省
這些方法不只適合家庭, 也很適合租屋族、辦公室, 人人都能用得上, 照做一週, 你會發現帳單真的有差!
© 內容版權所有|歡迎以原文連結分享本文|禁止未經授權轉載、節錄或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