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位處環太平洋的地震帶上, 住宅加保地震險有其必要.
雖然買保險不能保障意外不會發生, 但可以讓意外發生時彌補保戶損失, 避免地震時, 讓自己的畢生積蓄、一生心血, 剎那間化為烏有.
這時如果有保險, 保險公司會提供賠償金額(就是貸款金額)先把貸款還清, 並另有臨時住宿費用讓保戶可以先找個地方住, 再從長計議.
住宅的地震險有分四種, 每一種地震險的理賠條件、資格、費用都不一樣, 如果保錯了地震險, 會遇到保險公司一毛錢都不賠的窘境.
在「921大地震」過後, 由於當時 9 成以上的房子都沒有投保地震險,
造成民眾與貸款銀行巨額的損失, 所以政府在民國 91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住宅地震基本保險制度」:
讓民眾投保火險時, 也具備了地震險的保障制度.
規定屋主從原本「住宅火險」擴大為住宅火災及地震基本保險, 讓民眾面對震災時有基本的經濟補償.
[Note]: 若在民國 91 年前所投保的長期火險, 並不包括住宅地震基本保險.
當買房要跟銀行申請房貸, 會被銀行強制要求先投保火險, 才能投保地震險, 而「住宅地震基本險」會掛在火險下面, 如果沒有辦理住宅地震基本保險與住宅火災保險, 銀行是不會同意撥款的.
地震險無法單獨購買.
因為住宅為產物, 所以只有產險公司才能承保.
目前市面上與地震相關的保險分為 4 種, 均由產險公司推出:
住宅地震基本保險
為政策性保險, 所以由政府支撐理賠, 災損時能保障民眾的基本權益.
不分地區、不分屋齡, 皆可以投保; 但不承保商業大樓, 僅承保民眾住宅(民宅).
每一門牌僅能投保一張, 重複投保或超額投保部分皆無法獲得理賠.
為一年期保單, 到期前需要辦理續保.
全台保費不分區單一費率年繳保費 1350 元, 等於每日 3.7 元就能獲得基本地震險的保障, 相當便宜.
保額最高 150 萬元及臨時住宿費用 20 萬元; 若保額低於 150 萬元, 保費按比例計算.
⇒ 不管豪宅或是老屋, 最高的投保金額就是 150 萬.
連續 168 小時(一個禮拜)內發生兩次以上的地震時, 視為同一次地震事故.
地震基本保險理賠條件
只針對全損(即全倒或半倒)時才有理賠, 且理賠不包含房屋龜裂損毀、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
如何決定地震險的理賠保額
房子貴是貴在土地, 建物本身其實沒有那麼貴.
房子若因地震損壞, 有損失的部分是建物, 但建物所持份的土地並未受損, 即地震影響房屋本體, 並不會影響到地價.
所以地震險的保額不是以房子市值來計算投保金額, 而是以建物的重置成本來計算(地震險只保房屋價值, 不考慮土地價值):
建物的重置成本 = 建築物本體造價總額+建築物裝潢總價
即根據房屋所在區域、建物樓高、建物結構、建築工法與每坪裝潢金額等條件來決定「理賠保額」.
● 建築物本體造價總額計算
當房屋發生全損情形, 保險公司會按「台灣地區住宅類建築造價參考表」, 依公式做計算理賠:
● 建築物裝潢總價計算
建築物裝潢總價
= 每坪裝潢單價 × 各類建築物使用面積(不含公共設施)
[NOTE]:
- 一般裝潢每坪加新台幣 10,000 元至 50,000 元.
- 豪華型裝潢另行約定.
EX:
某華廈位於台北市, 總層樓 10 樓, 該屋坪數為 30 坪(含公共設施), 每坪裝潢費單價為 20,000 元:
造價總額的計算:
從上表得知台北市總樓層數 10 樓的金額為 78,000 元 × 含公設之建築物使用面積 30 坪 = 234 萬元
裝潢總價的計算:
每坪裝潢費單價 20,000 × 含公設之建築物使用面積30坪 = 60 萬元
則該建物的重置成本 = 造價總額為 234 萬元 + 裝潢費 60 萬元 = 294 萬元
不管位於該幢建物的那一層樓, 重置成本皆相同.
房子因地震全損, 那還有房貸該怎麼辦
如果房子因地震全損獲得理賠時, 除了臨時住宿費用(20萬)全額支付給被保險人外, 若被保險人還有房貸, 地震基本險優先償還房貸, 即保險公司先將保額的 60% 優先理賠給銀行, 有多餘的理賠金才會回到貸款人身上.
EX: 地震基本險理賠金 150 萬的 60% 會優先付給貸款銀行, 也就是 90 萬元需先給銀行, 民眾只能拿 60 萬元.
但如果貸款人有加保擴大地震險或超額地震險, 且建物重置成本超過 150 萬, 則超過基本保額 150 萬的部分, 不用列入 60% 計算(即不必優先償還給房貸).
-----
對於老房子而言, 用很低的保費可以獲得 150 萬的保障是有利的; 但對於動輒上千萬豪宅來說, 若能根據房屋重置成本足額投保, 進一步加保「超額地震險」或「擴大地震險」, 就能加強房屋的保障.
超額地震險、輕損地震險、擴大地震險為非政策性保險, 由保險公司來支付理賠金額, 屬於商業保險; 有可能會理賠房子的部分損害, 需要根據不同產險公司推出的產品來看.
一定要先投保住宅火險附加基本地震險,
才能加買超額、輕損或擴大地震險.
超額地震險
對於造價較高的房屋, 住宅地震基本保險最高 150 萬元的理賠金, 顯然是不足以理賠損失的, 這時就需要加保「超額地震險」來提高理賠額度, 例如: 理賠金額從 150 萬拉高至 300 萬.
其理賠條件與「住宅地震基本保險」一樣, 只針對全損(即全倒或半倒)時才有理賠, 且理賠不包含房屋龜裂損毀、裝潢或屋內動產的損失.
輕損地震險
當房屋沒有出現全損(即全倒或半倒)的狀況, 僅有屋內的物品、裝潢及家具受損時, 理賠都涵蓋在內.
保額多在 30 萬元內, 保費視各保險公司的報價.
主要理賠範圍:
● 不動產損失: 房屋部分損毀、牆壁龜裂、磁磚破裂、玻璃震碎、裝潢受損.
● 動產損失: 電器傾倒摔壞、傢俱受損.
房子輕損狀況申請理賠時, 在一定的保險額度內(保額越高,保費就越貴), 民眾可依照實際修繕房屋、重購家具的費用申請理賠.
目前市面上各家保險公司所推出的「居家綜合險」針對家庭財物提供保障, 多半都含有輕損地震險的附加條款, 以「實支實付」的方式獲得理賠金.
擴大地震險
結合輕損地震險與超額地震險的優點, 理賠條件不受建築物半倒或全倒的限制, 且動產、不動產毀損都理賠, 所以保費較高.
保費會根據地區、樓層、建築工法、建物耐震程度而有所不同, 所以擴大地震險的保費是地震基本險的數倍起跳.
以上述位於台北市的某華廈為例, 總層樓 10 樓, 房屋造價約 300 萬, 便可以考慮加保「擴大地震險」.
總結
● 住宅地震基本保險+超額地震險
⇒ 僅理賠建物本體的損失, 當房屋只有動產損失、牆壁龜裂、建築物部分毀損時便無法獲得理賠.
● 輕損地震險
⇒ 理賠動產損失、牆壁龜裂、建築物部分毀損.
● 擴大地震險
⇒ 可以理賠建物本體 + 動產損失、牆壁龜裂.